咏区用孺太史邸中双槐(其二)

客散重门静,凉生一院幽。

屯云双捧盖,护日半依楼。

绿满晴疑雨,阴垂暑亦秋。

伫闻丝竹动,急为报瀛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区用孺太史府邸内的一幅宁静而幽雅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建筑和谐共存的美妙景象。

首句“客散重门静”,开门见山地描绘了府邸在客人离去后的宁静氛围,重门紧闭,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清静感。

“凉生一院幽”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中的清凉与幽静。凉意从庭院中生发,给人以身心的舒爽,同时也暗示着秋天的到来。

接下来的“屯云双捧盖,护日半依楼”,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云彩比作双盖,既形象地描绘了云层的厚重,又赋予了云彩以保护太阳的使命,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云彩半遮半掩地依附于楼阁之上,既表现了云的动态美,也暗示了楼阁的高耸与云彩的轻盈之间的对比。

“绿满晴疑雨,阴垂暑亦秋”,这两句诗则巧妙地运用了视觉与心理的错觉,晴天时绿叶茂盛,仿佛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雨水;而阴天时,即使炎热的夏季也能感受到秋天的凉意。这种细腻的感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敏锐的观察力,也体现了他对季节变化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伫闻丝竹动,急为报瀛洲”,表达了诗人期待音乐响起的急切心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里的“丝竹”指的是音乐,而“瀛洲”则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着理想中的美好之地。诗人希望音乐能像使者一样,迅速传达他的期待与喜悦之情至远方的理想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府邸内外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季节变换、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慨。

收录诗词(1617)

张萱(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存公归中州

白足何人伴,青山几日程。

宿根原彗业,馀习得诗名。

少室松收粉,梁园雪煮铛。

由来乞食处,不羡五侯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读王伯度孝廉方内外言赋此以赠其归

握手无多日,论交忆十年。

风尘俱老大,道路转迍邅。

城晚霜嘶角,江秋浪稳船。

即归归亦得,书已国门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赠刘浴之进士令盐城

白日鸣琴吏,清时制锦才。

囊无金错剩,盘有水精堆。

近海云霞满,排衙鹤鹳来。

绨袍尊酒别,秋色不堪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南旺湖作

空阔平开镜,泓澄寒浸云。

青徐一水隔,南北二流分。

落日烟霞色,西风雁鹜群。

渔人不可见,归唱隔堤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