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再用回向壁间旧韵二首(其一)

江北传烽火,胡儿大入边。

已闻隳列障,不但扰屯田。

借箸思人杰,摧锋属少年。

偷安惭暇食,万灶起愁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境危机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和对英勇将士的赞美之情。

首句“江北传烽火”,烽火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手段,这里象征着边境的警报,暗示着战争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接着,“胡儿大入边”点明了敌人的入侵,形象地描绘出战争的紧张局势。

“已闻隳列障,不但扰屯田。”这两句进一步说明了战争的影响,不仅破坏了边境的防御工事,还扰乱了屯田活动,意味着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民生受到威胁。

“借箸思人杰,摧锋属少年。”“借箸”源自《史记》,比喻借他人之谋略解决问题。这里表达了作者希望有杰出人才能出谋划策,解决边疆危机。同时,“摧锋属少年”则赞扬了年轻将领的勇敢和担当,他们在前线冲锋陷阵,保卫国家。

“偷安惭暇食,万灶起愁烟。”“偷安”指在危机中寻求暂时的安宁,但作者对此表示惭愧,因为这种安逸是在战争阴影下的虚假和平。“万灶起愁烟”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争带来的苦难,无数士兵和百姓的生活因战争而充满愁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境危机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以及对英勇将士的崇高敬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苦难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感事再用回向壁间旧韵二首(其二)

廊庙忧虞里,风尘惨淡边。

早知烦汗马,悔不是留田。

迷国嗟谁子,和戎误往年。

腐儒空感慨,无策静狼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蒙判院丈示及再用元韵之作率易和呈以求指诲

畴昔经行地,溪山寂寞边。

冰霜凝巨壑,风雨暗中田。

古寺堪投晚,尘龛阅纪年。

论文寒夜永,清绝袅炉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数日前与判院丈有宋村之约雪中有怀奉呈判院通判二丈

云垂天阔岁将阑,一室翛然独掩关。

拥褐不知风折木,开轩惟见雪漫山。

玄空杳霭低迷外,碧树珑璁掩映间。

吟罢左思招隐句,扁舟无路过长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次韵判院丈雪意之作

端居岁复穷,闭户守冲澹。

风阴原野悲,月黑庭除暗。

淅沥静先知,崩奔谁与探。

坐想青瑶林,寒光生素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