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窗寒.春寒,用玉田体

浅屐敲菭,深镫剪韭,水窗还凭。

归来燕子,社事和烟俱冷。

似斜街、那家掩扉,卖花声里东风紧。

有谁知昨夜,寒多曾倚,被鸳双忍。残粉。衫痕凝。

又碧桃巷湿,绿杨天暝。春愁次第,都让小楼收尽。

约海棠、今宵半开,嫩红一帘停梦等。

最无端、闷了芳骢,江堤晴未稳。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寒时节的画面。"浅屐敲菭,深镫剪韭",轻巧的木屐踏过苔藓,深色的马镫修剪着韭菜,展现出早春清晨的闲适与宁静。"归来燕子,社事和烟俱冷",归巢的燕子和渐行渐远的社祭活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中,透出一丝寂寥。

"似斜街、那家掩扉,卖花声里东风紧",描绘了街头巷尾的冷落,卖花声在寒风中显得格外清晰。"昨夜寒多曾倚,被鸳双忍",暗示了诗人独处的夜晚,因寒冷而难以入眠,鸳鸯被褥也未能带来温暖。

"残粉。衫痕凝",春残花败,衣衫上残留的花瓣痕迹,更添凄凉。"碧桃巷湿,绿杨天暝",进一步渲染了暮色苍茫的景色,春愁如潮水般涌来。"春愁次第,都让小楼收尽",诗人将春愁寄托于小楼,表达内心的孤寂。

"约海棠、今宵半开,嫩红一帘停梦等",期待着海棠花在深夜半开,鲜艳的红色仿佛能暂停梦境,带来片刻的安慰。然而,"最无端、闷了芳骢,江堤晴未稳",诗人感叹美景无人共享,连晴朗的江堤也无法驱散心中的郁结。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清新淡雅的词风,通过描绘春寒中的琐碎细节,传达出诗人对春日冷落、孤寂心境的深深感慨。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南浦.春水,用玉田韵

昨夜剪镫曾,甚和将,梦雨尽情流晓。

波镜被东风,猛吹上,一尺碧云难扫。

重来唤渡,文鸳不似当时小。

斜照年年依样绿,锁定暮帆烟草。

销魂野水无家,问残红何苦,相随未了。

倒影几层楼,这阑角、可有春魂寻到。蘼芜望渺。

浣纱人去江南悄。

漫为愁多,思载酒天上,画船都少。

形式:

百字令(其一)花朝日两大人携家游五榕山,渡江遇雨,小憩山侧观音阁,归,用忠雅堂体赋二词

讳春颇甚,被啼莺猜破,百花生日。

丝雨连江寻梦去,瘦尽山眉黛色。

时暖时寒,乍醒乍困,天似人无力。

东风如箭,踏青今岁难必。

忽然电母驱车,山灵投刺,也怕春光弃。

山亦苍生相望久,用着谢家之屐。

画鹢双行,香骢几队,补尽蛮天缺。

一家人影,此江真与同碧。

形式:

百字令(其二)

说晴定稳,不堤防春雨,者般厮守。

山色过江青已近,蓦地似和云走。

峭阁盘丹,疏榕隐翠,小坐钟鱼右。

烟岚万叠,忽惊笑语吹透。

人疑上界鸾龙,下方难犬,拔宅今成又。

眷属居然仙佛样,来向莲华稽首。

花事三春,莱亲百岁,一例人天寿。

湖山何幸,遭逢也算非偶。

形式:

汉宫春.忆春明旧游

曾几何时,记吹花小巷,踏月斜街。

醉题酒家楼上,侠气仙才。

软红如雾,又玉骢、踪迹难猜。

收拾起、英雄旧泪,黄金铸到丰台。

因甚落魄蛮江,但书因雁误,梦与鸳乖。

香名料提伊口,笛伴筝侪。

春愁海样,费工夫、占得些来。

侬只恨、朱帘天半,东风多事吹开。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