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二二一)

自在白云间,从来非买山。

下危须策杖,上险捉藤攀。

涧底松常翠,溪边石自斑。友朋虽阻绝,春至鸟??。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自在白云间"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向往,"非买山"则强调这种境界并非通过物质手段可以获得的,而是心灵上的追求。

"下危须策杖,上险捉藤攀"显示了诗人在自然中的行动,是一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状态。这里的"策杖"和"捉藤攀"不仅是实用的行为,也蕴含了一种对自然力的尊重和顺应。

"涧底松常翠,溪边石自斑"则描绘了山谷间美丽的景色。"涧底松常翠"表明诗人所处之地四季如春,林木常绿;"溪边石自斑"则展示了自然界中石头的独特纹理,每一块石头都有其独到的美。

最后两句"友朋虽阻绝,春至鸟??。"(这里的“??”表示原文中的字已无法辨认)表达了即便是在人迹罕至的山中,春天到来时,依然能感受到生机和希望,即使是远离朋友和社会的交流,也不能阻挡诗人对自然美好与生命活力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超脱红尘、寄情山水的心境,以及他对自由和自然之美的深切体悟。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二二三)

死生元有命,富贵本由天。

此是古人语,吾今非谬传。

聪明好短命,痴騃却长年。

钝物丰财宝,醒醒汉无钱。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诗三百三首(其二二四)

国以人为本,犹如树因地。

地厚树扶疏,地薄树憔悴。

不得露其根,枝枯子先坠。

决陂以取鱼,是取一期利。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诗三百三首(其二二六)

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

野情多放旷,长伴白云闲。

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

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诗三百三首(其二三五)

人生在尘蒙,恰似盆中虫。

终日行绕绕,不离其盆中。

神仙不可得,烦恼计无穷。

岁月如流水,须臾作老翁。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