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党人碑

熙丰小人用,坏政始介甫。

类从一何众,三朝养祸柢。

元祐用君子,四海贺马吕。

豁然破积晦,有若日当午。

一日十二时,午位仅一数。

十一非其位,乃在小人所。

天意未厌祸,善类终遭侮。

在睽同而异,川朔失为迕。

其辈随以动,在咸象于股。

奸京柄崇宁,首以故案举。

深虞道复长,籍党表天下。

一镌亦莫服,凿石竟何补。

邪正均一罚,株连示淆蛊。

今于岁月后,是非目谁瞽。

譬瞻星与宿,经纬森天纪。

不妨紊彗孛,各自粲堪指。

君子犹元气,不能绝其绪。

但含消长机,小人昩其旨。

虽云诈力大,欲绝亦缪矣。

十步有芳草,十室有贤士。

若使朝廷无,曷以维国是。

不以溷小人,同事信难处。

其势莫两立,伤夷至于此。

小人务辟衅,君子务必沮。

柰何君子少,莫胜小人侈。

恃胜初无人,习恶后无主。

丁秦及贾韩,驯至国遭掳。

一旦中原失,小人实为估。

乃鉴殷之亡,先闻九侯脯。

碑者本悲也,我来手重抚。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沈周的《元祐党人碑》是一首借古讽今的诗,通过对北宋熙丰年间王安石变法和元祐时期君子与小人斗争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诗人批评了熙丰年间小人掌权导致政治腐败,而元祐时期君子们的努力一度带来了清明,但最终仍未能避免小人的陷害。诗中提到“奸京柄崇宁”,暗示了小人得势后的专横,以及对君子的打压。诗人认为,即使君子数量稀少,也不能放弃原则,否则国家将难以维系。他以“十步有芳草,十室有贤士”比喻君子的存在,强调君子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最后,诗人以“碑者本悲也”表达对历史悲剧的感慨,并通过抚摸碑文的动作,寄托对公正与真理的怀念。整首诗语言凝练,寓意深远,体现了沈周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收录诗词(1057)

沈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字:启南
  • 号:石田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27~1509

相关古诗词

冯道二首(其一)

能臣五姓亦多忙,旦暮朝廷傀儡场。

尽有痴顽塞羞耻,了无恩怨涉兴亡。

送迎数数真邮督,侍从番番老楯郎。

莫怪不能知大义,兔园册上秪农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冯道二首(其二)

相公惟旧帝惟新,历享台垣富贵春。

竟莫识为何老子,终当书作某朝臣。

厓房恋恋输蜂义,梁垒依依愧燕仁。

功业不知何所有,一编青竹漫遗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读汉高纪

书烧礼乐随之熄,长者还生傲慢风。

四海未嫌骄仲氏,一羹还欲共而翁。

独输留皓鸿矰外,莫怪韩彭狗鼎中。

天统特推三尺定,敢于嬴项说英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莫砟铜雀砚歌

拔剑砟瓦,瓦碎何用,砟碎于瞒,莫为轻重。

不如掣取太史笔,青竹中间削其统。

老瞒自欲瞒春秋,公议所在人焉廋。

瓦痕虽留汉正朔,心实无汉虚尊周。

愿存此瓦长作砚,犹因子墨黥瞒面。

汉贼明将汉法诛,千载烟华渍深谴。

古云不以人废言,言如可存瓦可存。

识贼鉴乱于人群,瓦无可恶恶在人。

呜呼莫将人瓦并案罪,我为题诗救其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