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夺得斜枝不放归,倚窗承月看熹微。
墨池雪岭春俱好,付与诗人说是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次韵何文缜题颜持约画水墨梅花二首(其二)》中的片段。诗人通过描绘斜枝梅花的画面,表达了对画中意境的欣赏和对诗人评说的期待。"夺得斜枝不放归",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的姿态,仿佛画面中的梅花被诗人深深吸引,不愿离开;"倚窗承月看熹微",则描绘了诗人月下观赏梅花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诗意的氛围。"墨池雪岭春俱好",将梅花与墨色山水相融合,赞美了画作的黑白对比和春天的气息;最后"付与诗人说是非",则是邀请读者或文人墨客来品评这幅画作,表达出对艺术见解交流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梅花为载体,既赞赏了画作的艺术魅力,也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和艺术讨论的热情。
不详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窗间光影晚来新,半幅溪藤万里春。
从此不贪江路好,剩拚心力唤真真。
风雨门前十日泥,荒街相伴只筇枝。
从今老子都无事,落尽园花不赋诗。
高枝已约风为友,密叶能留雪作花。
昨夜常娥更潇洒,又携疏影过窗纱。
恐是牡丹重换紫,又疑芍药再飞红。
妖娆不辨桑间女,蔽芾深迷苧下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