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堂

丈室久多病,小园晴独游。

鸣蛩孤烛雨,啅雀一篱秋。

圣主恩难谢,生灵志亦忧。

他年谁识我,心迹在徐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长久以来,我在大房间中病弱,晴天时独自在小花园漫步。
雨夜中,只有蟋蟀的叫声伴着孤零零的蜡烛,秋天的篱笆边鸟雀啾啾叫唤。
虽然圣明的君主恩惠深重,但我内心忧虑众生疾苦。
未来有谁知道我,我的心迹只留在了徐州。

注释

丈室:大房间。
病:病弱。
晴:晴天。
独游:独自漫步。
鸣蛩:鸣叫的蟋蟀。
孤烛:孤零零的蜡烛。
雨:雨夜。
啅雀:鸟雀鸣叫。
圣主:圣明的君主。
恩难谢:恩惠难以回报。
生灵:众生。
志亦忧:内心忧虑。
他年:未来。
识:认识。
心迹:内心的真实想法和经历。
徐州:地名,可能指诗人的情感寄托之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饱受病痛、孤独生活的诗人在小园中漫步的情景。"丈室久多病,"透露出诗人长期卧病在床,身体虚弱。"小园晴独游"则表明诗人趁着好天气,独自一人在小园中散步,以此来慰藉自己的孤独和病痛。

接下来的"鸣蛩孤烛雨,啅雀一篇秋"更深化了这种孤寂感。"鸣蛩"是古人对蟋蟀的称呼,而"孤烛"则形容其在雨中发出孤单的声音,这与诗人的心境相契合。"啅雀"即麻雀,"一篇秋"则描绘了一种萧瑟凄凉的秋天景象。

第三句"圣主恩难谢,生灵志亦忧"表达了诗人对君主恩德的感激之情,但同时也流露出了他内心深处的忧虑和不安。"圣主"指的是皇帝,而"恩难谢"则是说皇上的恩惠无法完全回报。

最后两句"他年谁识我,心迹在徐州"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无人能理解自己心路的哀叹,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的过往、尤其是在徐州这段经历,有着深刻的记忆和情感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诗人的孤独、忧虑以及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同时也流露出对君恩的感激和个人历史的沉重感怀。

收录诗词(320)

薛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 字:太拙
  • 籍贯:河东汾州(山西汾阳县)
  • 生卒年:817-880年

相关古诗词

麟中寓居寄蒲中友人

萧条秋雨地,独院阻同群。

一夜惊为客,多年不见君。

边心生落日,乡思羡归云。

更在相思处,子规灯下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天际识归舟

斜日满江楼,天涯照背流。

同人在何处,远目认孤舟。

帆省当时席,歌声旧日讴。

人浮津济晚,棹倚泬寥秋。

晴阔忻全见,归迟怪久游。

离居意无限,贪此望难休。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长安送友人之黔南

衡岳犹云过,君家独几千。

心从贱游话,分向禁城偏。

陆路终何处,三湘在素船。

琴书去迢递,星路照潺湲。

台镜簪秋晚,盘蔬饭雨天。

同文到乡尽,殊国共行连。

后会应多日,归程自一年。

贫交永无忘,孤进合相怜。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长安道

汲汲复营营,东西连两京。

关繻古若在,山岳累应成。

各自有身事,不相知姓名。

交驰兼众类,分散入重城。

此去应无尽,万方人旋生。

空馀片言苦,来往觅刘桢。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