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长安.七月

忆长安,七月时,槐花点散罘罳。

七夕针楼竞出,中元香供初移。

绣毂金鞍无限,游人处处归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回忆起长安,那是在七月时节,槐花如点点繁星洒落罘罳间。
七夕之夜,女子们在针楼上比赛刺绣,中元节刚过,人们开始供奉香火。
华丽的马车和金色的马鞍络绎不绝,游人们流连忘返,迟迟不愿归家。

注释

罘罳:中国古代宫殿或门阙上的装饰物,类似屏风。
针楼:古代女子学习刺绣的地方,这里指七夕时女子们的刺绣比赛。
中元:农历七月十五,道教称为中元节,民间有祭祖和放河灯等活动。
绣毂金鞍:形容豪华的车辆和马具,象征富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悠闲的夏日场景,诗人通过对长安七月风光的回忆,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槐花点散罘罳"一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槐花在空中飘落的情景,"罘罳"指的是细小如尘土的东西,这里用来形容槐花轻盈细碎,增添了一份夏日的悠闲感。

接着的两句"七夕针楼竞出,中元香供初移"则透露出诗人对节庆气氛的关注。"七夕"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而"中元"则是鬼节。这里提到的"针楼"可能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手工艺活动,而"香供"则是祭祀用的香料。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长安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也反映出诗人对民俗文化的深刻理解。

最后两句"绣毂金鞍无限,游人处处归迟"更是通过对物质财富和人们活动的描写,来强化长安繁华盛世的氛围。"绣毂金鞍"象征着高贵与奢侈,而"游人处处归迟"则表明了人们在这种美好环境中的悠然自得。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长安生活场景的细腻描写,展现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面貌,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繁华生活的怀念之情。

收录诗词(1)

陈元初(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德林郎中学士赴东府

上善湛然秋,恩波洽帝猷。

谩言生险浪,岂爽见安流。

汎去星槎远,澄来月练浮。

滔滔对离酌,入洛称仙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西上辞母坟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采莲曲

粉光花色叶中开,荷气衣香水上来。

棹响清潭见斜领,双鸳何事亦相猜。

形式: 词牌: 采莲子

春宫曲

流莺春晓唤樱桃,花外传呼殿影高。

抱里琵琶最承宠,君王敕赐玉檀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