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在池塘边散步的情景,通过与一位老人的对话,反映了对农业收成的关注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
首句“漫踏斜阳堤上行”,以“漫踏”二字生动地展现了诗人随意漫步于夕阳西下的堤岸之上,营造了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温暖而柔和的色彩。
次句“偶逢白叟问年登”,描述了诗人偶然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询问今年的农作物收成情况。这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朴素的交流,也暗示了农民对于收成的关切之情,以及他们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度。
接下来两句“去年禾乾龟兆拆,今年雨多禾耳生”,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的自然现象,揭示了农业收成的不确定性。去年由于干旱导致禾苗枯萎,象征着不祥之兆(“龟兆拆”),而今年雨水充沛,使得禾苗得以生长茂盛。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反映了农民对天气变化的深刻理解和适应能力。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人物活动和社会生活,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