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楼上仙衣捲薄罗,楼前春暖杏花多。
凤箫最好吹明月,惟有萧郎自教他。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楼阁之中的浪漫场景。首句“楼上仙衣捲薄罗”,以“仙衣”和“薄罗”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仿佛女子身着轻盈的衣物,如同仙子般飘逸。次句“楼前春暖杏花多”,点明了季节与地点,春意盎然,杏花盛开,渲染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春景图。
接着,“凤箫最好吹明月”,将场景进一步升华,想象中女子手持凤箫,在明亮的月光下吹奏,音乐与自然融为一体,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高雅。最后,“惟有萧郎自教他”,巧妙地引入了情感线索,暗示了女子与某位男子之间的特殊关系,通过“自教他”这一细节,透露出一种含蓄而深情的互动,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情感层次更为细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既具视觉美感又富含情感深度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捕捉和深刻感悟。
不详
一字汝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江草离离江水流,玉人何处卷帘钩。
垂杨学尽春来瘦,不省人间有别愁。
买得吴船系柳根,潞河新雨过黄昏。
都门只隔烟中树,一夜寻君苦梦魂。
二月和风满上林,忆君时复走相寻。
夜来见月肠堪断,城锁千门碧柳阴。
生来不识酒中味,忆昨故人常见招。
不是多情能度曲,樽前恨杀董娇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