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歌表达了对已故太皇太后的深切哀悼与崇敬之情。诗人刘摰以庄重的笔触,描绘了太皇太后在世时的德行与影响力。诗中提到“典礼辞先后”,意味着她对礼仪和仪式的安排有着深远的影响;“恩私杜外门”则暗示她对家族内部事务的处理,展现了她的仁慈与公正。诗人进一步赞扬她虚心接纳众人的意见,减少个人利益以增进群体福祉,这体现了她的谦逊与无私。
“仙路山川近”可能象征着她离世后,人们对她高尚品德的怀念如同接近仙境一般,永恒而深远。“徽音四谥尊”则强调了她在世时的声誉与威望,受到四方的尊敬。最后,“宾天去何恨,圣孝托神孙”表达了对她的离去感到遗憾,同时也寄托了希望她能以神圣的孝道,庇佑她的后代子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性的语言,展现了对逝者崇高品德的颂扬与怀念,以及对其深远影响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