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石门山对新安县,基址平来蔓草秋。
千尺微江清见底,悲鸣还向县前流。
这是一首描绘山川景色的诗,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与历史沧桑的感慨。石门山雄伟壮丽,而新安县则平静典雅,两者相映成趣。
"基址平来蔓草秋"一句,描绘出石门山脚下的废墟与荒凉的情景。"基址"指的是古建筑的遗迹,这里用"平"字形容其已经破败,"蔓草"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力量。"秋"字不仅增加了画面的色彩,也暗示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情感。
"千尺微江清见底",此句通过对石门山旁细小溪流的描写,展现出水清而见底的景象。"千尺"形容江水之长,而"微"字则表明其细小。这种细节的刻画,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也增添了一份宁静和深远。
"悲鸣还向县前流",这里"悲鸣"指的是溪水的流声,它像是有情之物,在诉说着什么。这一句不仅传达了溪水的动态,更蕴含着诗人对过往事物的怀念和哀伤。溪水向前流淌,似乎在向新安县倾诉着历史的沧桑。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时间、历史的深刻感悟。这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投影。
不详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西崖佳树绿层层,日落山烟满树生。
萧然倚杖疏篱外,遥听幽泉断续鸣。
前山收苦雾,宿鸟有新声。
万里南天客,三冬此日晴。
繁香苦爱飘岐路,风雨何须送晚春。
坐久绮霞明落照,屏雷亦解慰游人。
一枝寒艳映窗光,蕊气侵衣断客肠。
汉上水边千万树,春来何地着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