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行军太傅得白氏东林集

乐天歌咏有遗编,留在东林伴白莲。

百尺典坟随丧乱,一家风雅独完全。

常闻荆渚通侯论,果遂吴都使者传。

仰贺斯文归朗鉴,永资声政入薰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白居易的诗歌流传有遗篇,留在东林寺与白莲为伴。
高深的典籍虽历经战乱散失,他家传承的诗风雅韵却独自保全。
常听说荆州豪族对他的颂扬,果然使吴地的使者也相继传颂。
我仰贺这些诗文归于明主赏鉴,永远助益英明之治融入和谐之音。

注释

乐天: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
遗编:遗留下的著作。
东林:东林寺,位于今江西九江,此处代指佛寺或清静之地。
白莲:比喻高洁之物,这里也指白居易的高洁品质。
典坟:泛指古代典籍,此指文化、学问。
丧乱:战乱,社会动荡。
风雅:《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这里代指优秀的文学传统。
完全:完整保留。
荆渚:荆州地区,古代地名,泛指湖北、湖南一带。
通侯:汉代爵位名,这里泛指显贵。
论:谈论,赞扬。
吴都:古都名,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使者传:使者相继传播。
斯文:这些文章,此指白居易的诗歌。
朗鉴:明镜,比喻明主的赏识。
声政:美好的政绩,名声。
薰弦:古代帝王用来协调音乐的琴弦,比喻良好的政治教化。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贺行军太傅得白氏东林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赞美某位得到了白氏在东林的诗集,并且对其文学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乐天歌咏有遗编”表明诗人对于这份遗留下来的诗文作品感到欣喜,它不仅是对过去的传颂,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留在东林伴白莲”则描绘了一幅诗人与白氏诗集相伴随的美好景象。东林可能指的是一处幽静之地,而“白莲”则象征着纯洁高雅。

“百尺典坟随丧乱,一家风雅独完全”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对于白氏文学的赞赏。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百尺典坟(可能指的是书籍或文化遗产)虽然受到破坏,但白氏一家的文学风骨却得以保全。

“常闻荆渚通侯论,果遂吴都使者传”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份文学遗产的传承给予重视,并且它得到了社会上的认可和传播。荆渚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学者或文学评论家,而“吴都使者”则是官职名称,表示官方对此诗集的认可。

最后,“仰贺斯文归朗鉴,永资声政入薰弦”表达了诗人对于白氏诗集的高度评价,并期望它能够成为后世文学鉴赏的典范。诗中提到的“斯文”指的是这份诗集,而“朗鉴”则是明镜之喻,象征着诗人的鉴赏眼光清晰无比。“永资声政入薰弦”表达了对白氏文学作品长久流传、成为治国理政的精神财富的美好愿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白氏东林集的赞誉,更是对于唐代文学传统和文化遗产的一种肯定与颂扬。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贺雪

上清凝结下乾坤,为瑞为祥表致君。

日月影从光外过,山河形向静中分。

歌扬郢路谁同听,声洒梁园客共闻。

堪想画堂帘卷次,轻随舞袖正纷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贻王秀才

功到难搜处,知难始是诗。

自能探虎子,何虑屈男儿。

此道真清气,前贤早白髭。

须教至公手,不惜付丹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贻庐岳陈沆秀才

为儒老双鬓,勤苦竟何如。

四海方磨剑,空山自读书。

石围泉眼碧,秋落洞门虚。

莫虑搜贤僻,徵君旧此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贻张生

日日见入寺,未曾含酒容。

闲听老僧语,坐到夕阳钟。

竹里行多影,花边偶过踪。

犹言谢生计,随我去孤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