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一)开庆己未秋社维舟逸老堂口占

倚舵秋江浒,明日征帆轻。

从头点检身世,百事已圆成。

及第曾攀龙首,仕宦曾居鸱阁,衣锦更光荣。

若又不知止,天道恐亏盈。借称呼,遮俗眼,便归耕。

但馀心愿,朝暮香火告神明。

一愿君王万寿,次愿干戈永息,三愿岁丰登。

四愿老安乐,疾病免相萦。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翻译

在秋天的江边停船,明天的航程将轻快启程。
从头审视自己的人生,万事已经圆满结束。
曾经高中状元,官场也曾高升,穿着华丽衣裳更是荣耀。
如果还不知满足,恐怕天道会平衡失衡。借名号,掩饰世俗眼光,那就回家务农。
只剩下心中的愿望,早晚向神明祈求。
一愿君王长寿,二愿战争永远停止,三愿年年丰收。
四愿晚年安宁,疾病远离不困扰。

注释

倚舵:靠岸停船。
浒:江边。
征帆:出航的帆船。
点检:检查,审视。
及第:科举考试中选。
龙首:比喻高位或显赫地位。
仕宦:做官。
鸱阁:古代官署名。
衣锦:穿着华丽的衣服。
亏盈:盈满与亏损,这里指平衡。
归耕:回归田园生活。
心愿:内心的愿望。
香火:祭祀时的烟火,象征祈祷。
万寿:长久的寿命。
干戈:兵器,代指战争。
岁丰登:丰收之年。
老安乐:老年生活安宁快乐。
疾病:疾病。
萦:缠绕,困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潜的《水调歌头·其一》。从内容上看,诗人在秋天乘舟游弋于江浒之上,心中盘算着自己的身世,感觉到一切都已经圆满成就。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自信与满足,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及第曾攀龙首,仕宦曾居鸱阁,衣锦更光荣。"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过往的辉煌经历和他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享受,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

接下来的 "若又不知止,天道恐亏盈。借称呼,遮俗眼,便归耕。" 则展示了诗人对于过度追求功名利禄的警惕,他意识到任何事物过犹不及都会导致反效果,因此选择了一种退隐的生活方式,以避开世俗的目光。

最后四句 "但馀心愿,朝暮香火告神明。一愿君王万寿,次愿干戈永息,三愿岁丰登。四愿老安乐,疾病免相萦。" 是诗人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美好祝愿,这些愿望体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对人民的深厚关怀。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和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六)喜晴赋

屯结海云阵,奋击藉雷公。

忽然天宇轩豁,杲日正当空。

照出榴花丹艳,映出栀花玉色,生意与人同。

闭纵一翻手,造化不言功。想平畴,禾穟穟,黍芃芃。

老农拍手相问,相劳笑声中。

办取黄鸡白酒,演了山歌村舞,等得庆年丰。

此际莼鲈客,倚楫待西风。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东]韵

水调歌头(其二)小憩袁氏园用前韵

老圃无关锁,放客意中行。

颇欣天地开阔,烟钓与云耕。

荷长亭亭翠盖,竹长森森翠葆,景致闹装成。

几树榴花发,映水色偏明。绮楼空,金屋静,恨难平。

鼓笙箫笛,谁怜冷落暗尘扃。

回首百年人事,转眼几番今古,日迈月俱征。

且尽一杯酒,退步是前程。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三)夜来月佳甚,呈景回、自昭二兄。戊午八月十八日

过了中秋后,今夜月方佳。

看来前夜圆满,才自阙些些。

扫尽乌云黑雾,放出青霄碧落,恰似我情怀。

把酒自斟酌,脱略到形骸。问渠侬,分玉镜,断金钗。

少年心事,不知容易鬓边华。

千古天同此月,千古人同此兴,不是旋安排。

安得高飞去,长以月为家。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二)霅川溪亭

皎月亦长有,今夜独娟娟。

浮云万里收尽,人在水晶奁。

矫首银河澄澈,搔首金风浩荡,毛发亦冷然。

宇宙能空阔,磨蚁正回旋。倩渔翁,撑舴艋,柳阴边。

垂纶下饵,须臾钓得两三鲜。

唤客烹鱼酾酒,伴我高吟长啸,烂醉即佳眠。

何用骖鸾去,已是地行仙。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