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晚

浩渺秋难望,平林但远烟。

山枫红隔寺,溪水碧连船。

寒犬喧疏店,惊鸦乱晚天。

僧归残雨外,笛散夕阳边。

幽思宜孤往,高情多所捐。

不知吟眺后,何事亦凄然。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鉴赏

这首《溪晚》由明代诗人钟惺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溪边的静谧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意境和淡淡的哀愁。

首联“浩渺秋难望,平林但远烟”开篇即以“浩渺”二字勾勒出秋日的辽阔与深远,视线难以触及尽头,而“平林但远烟”则以“但”字强调了眼前所见的只是远处的烟雾,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又朦胧的氛围。

颔联“山枫红隔寺,溪水碧连船”进一步展开画面,山上的枫叶在夕阳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片火红,与寺庙相隔,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而清澈的溪水则与停泊的船只相连,一动一静,相得益彰,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颈联“寒犬喧疏店,惊鸦乱晚天”转而描写人烟稀少的乡村景象,寒犬的吠声在寂静的村庄中显得格外响亮,而惊飞的乌鸦则在黄昏的天空中乱舞,增添了几分萧瑟之感。

尾联“僧归残雨外,笛散夕阳边”将视角转向僧人归家的情景,雨后的残滴与夕阳的余晖交织在一起,为画面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忧伤。笛声在夕阳的背景下悠扬,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与情感。

最后,“幽思宜孤往,高情多所捐”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高洁情操的追求,而“不知吟眺后,何事亦凄然”则流露出诗人面对美景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感慨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晚溪的宁静画卷,同时融入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哲思,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43)

钟惺(明)

成就

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经历

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

  • 字:伯敬
  • 号:退谷
  • 籍贯: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
  • 生卒年:1574~1624

相关古诗词

舟晚

舟栖频易处,水宿偶依岑。

岸暝江逾远,天寒谷自深。

隔墟烟似晓,近峡气先阴。

初月难离雾,疏灯稍著林。

渔樵昏后语,山水静中音。

莫数归鸦翼,徒惊倦客心。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饮龙君御先生㶏园赋谢短章兼致莼菜

白业开摩诘,黄冠访季真。

路寻三径远,情共一丘亲。

翳水摇轻楫,临风整角巾。

人从今御李,家是旧逃秦。

发口言无杂,掀髯笑欲频。

入山鱼得水,狎渚鸟依人。

坐即扪经笥,行如遇石囷。

自尝题偃骨,谁拟戏修唇。

著史閒追陆,填词偶效辛。

喉随车子啭,听与雪儿新。

忽漫来飞雨,因之浣素尘。

一声喧小海,两桨蓦长津。

绕阁风无定,窥檐气欲匀。

举杯当石面,开扇拂云鳞。

醴酒荆王设,葡萄魏帝珍。

倾筐宁款谢,投辖似过陈。

谑异鄱阳暴,歌同郢里春。

门生行适越,太史故居鄞。

贱子怀铅裔,功曹入幕宾。

已都无白眼,何必有青筠。

客次眠元亮,神前醉伯伦。

一龙真矫矫,三狗漫狺狺。

七里行边濑,千岩画里身。

云烟挥在手,钟鼓听非邻。

洗钵如容我,书裙会有因。

勉羞禅悦味,兰泽采芳莼。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三月三日同诸友饮江亭

三月风光好,兰亭事莫迟。

觞随流水转,思逐落花飞。

水鸟沈波没,山鸡掠岸归。

游人沾柳絮,江女浣春衣。

轻鹢穿洄涧,斜阳下钓矶。

相欢追祓禊,入市掩柴扉。

形式: 排律

周玉汝年兄招饮郊外梁昭明庙

积雨才生霁,郊前士女稀。

相将斗酒去,往看绿阴肥。

庙古犹馀像,僧閒自采薇。

冠缨且暂解,棋酒动相依。

远鸟啼春晚,孤枝映夕辉。

久濡人事理,那识岁华飞。

形式: 排律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