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孙汝师见赠吴兴卜居之作(其四)

山气生寒著缊袍,荆扉寂寂掩蓬蒿。

六虚妙用参周易,九辨悲吟和楚骚。

霜落故园思穫稼,秋深邻圃看收□。

三杯浊酒成微醉,梦到莠皇一枕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生活的场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联“山气生寒著缊袍,荆扉寂寂掩蓬蒿”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静谧的山居图景:山间的寒气使得穿着粗袍的隐士感到丝丝凉意,而他那简陋的柴门紧闭,门外杂草丛生,展现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淡泊。

颔联“六虚妙用参周易,九辨悲吟和楚骚”则进一步揭示了这位隐士的精神世界。他通过研习《周易》的奥秘,寻求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同时,他以楚辞中的悲歌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富有哲理的思考。这里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体现了诗人对生活与哲学的深刻理解。

颈联“霜落故园思穫稼,秋深邻圃看收□”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丰收季节的感慨。霜降时节,他怀念起家乡的农田,想象着庄稼成熟的情景;同时,他也关注着邻近的菜园,期待着收获的喜悦。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感观察,也流露出他对土地和劳动的尊重与热爱。

尾联“三杯浊酒成微醉,梦到莠皇一枕高”则以轻松幽默的方式结束全诗。诗人自饮几杯浊酒,微感醉意,仿佛在梦中登上了高高的莠皇(古代传说中的仙山),表达了他在现实与幻想之间自由游走的心境。这一联既体现了诗人的洒脱与超然,也暗示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历史、文化和个人情感的深切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08)

安希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万历年间进士,授礼部主事,因乞便养母,改南京吏部。万历二十一年因上《纠辅臣明正邪》一疏惹怒神宗遭贬,归乡后主讲于东林学院。著有《天全堂集》。同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合称为“东林八君子”

  • 号:我素
  • 籍贯:江苏无锡
  • 生卒年:1564-1621

相关古诗词

屏居山中忽闻先帝宾天不胜哀感恭赋以志攀髯之恋(其一)

鼎湖仙驭忽高翔,遥洒孤臣泪两行。

天语曾闻螭陛下,龙颜忆睹象舆旁。

凭馀玉几谟应远,虑重金瓯策定长。

早晚轮台应有诏,老羸扶杖望恩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屏居山中忽闻先帝宾天不胜哀感恭赋以志攀髯之恋(其二)

虽蒙放弃老丘园,旋复衣冠两被恩。

岂有涓埃酬海岳,祇惭衰朽负乾坤。

草茅迹远阍难叩,葵藿忱微手自扪。

望阙不胜频洒泪,未传哀诏巳声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泰昌帝宾天(其一)

惊闻宸极复天崩,疏揭先传事有凭。

执简定应书赵盾,举朝谁请讨陈恒。

群奸盘踞多心腹,少主危疑乏股肱。

衰废无能申大义,一腔忠愤自填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泰昌帝宾天(其二)

北望愁云恨不禁,每传邸报辄沾襟。

受遗元老仍增秩,进药鸿胪也赐金。

君父大仇争切齿,权奸深计共寒心。

自怜倦鸟摧颓羽,中夜哀鸣绕故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