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醉怯春寒.春晓

花晓玉帘,红莺声百转,偏相混。

睡眼瞢腾,见向壁灯初烬。

强扶馀醉怯春寒,奈又是、东风几阵。心头闷。

将宝枕推斜,绣衾压损。记得绸缪初印。

别易会何难,真如转眼韶光尽。

验取瑶簪,怎上有通长璺。

春来倒喜梦糊涂,全不是、旧时帮衬。难思忖。

待得见他时,将他细问。

形式:

鉴赏

这首《扶醉怯春寒·春晓》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词人沈谦所作。词中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日清晨的复杂心情与情感纠葛。

词的开篇“花晓玉帘,红莺声百转,偏相混”,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春日清晨的景象:晨光透过玉帘,映照着窗外红莺的啼鸣,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下来,“睡眼瞢腾,见向壁灯初烬”则进一步描绘了女子从梦中醒来的情景,她的眼眸迷离,只见壁上的灯火已近熄灭,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夜晚的结束。

“强扶馀醉怯春寒,奈又是、东风几阵。”女子试图从酒后的微醺中清醒过来,却因春寒而感到不适,更无奈的是,阵阵东风似乎预示着季节的更替,提醒着她时光的匆匆。这一句通过自然界的风,象征着时间的不可逆转,以及女子内心的无力感。

“心头闷。将宝枕推斜,绣衾压损。”女子的心绪沉重,她推开了珍贵的枕头,压坏了精美的绣被,这一动作不仅展现了她的烦躁与不安,也暗示了她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接下来的“记得绸缪初印。别易会何难,真如转眼韶光尽。”则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珍惜,以及面对分别时的不舍与无奈。韶光易逝,相聚与离别之间的矛盾,让人心生感慨。

“验取瑶簪,怎上有通长璺。”瑶簪上的裂痕,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破损或失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最后,“春来倒喜梦糊涂,全不是、旧时帮衬。难思忖。待得见他时,将他细问。”在春天到来之际,女子反而喜欢于梦境中的混沌,不愿面对现实的清晰与复杂。她难以思考如何面对未来,只能期待再次见到心上人时,细细询问彼此的心意与未来。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女子在春日清晨面对时光流逝、情感纠葛时的复杂心境,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沈谦以其独特的文笔,成功地捕捉并传达了这种微妙而深刻的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230)

沈谦(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氐州第一.送邹程村之江西

万古钱唐,波浪涌雪,滔滔日夜东注。

别酒淋漓,孤舟摇漾,残照低云满路。

执手方悽恻,人说潮平可渡。

野鸭鸣沙,林蝉噪柳,更听柔橹。十载相思能一晤。

有无限、幽情难诉。

流水空弹,凌云初就,怕蛾眉嫉妒。

豫章城、星子县,堪纵目、襟吴带楚。

倘遇秋鸿,寄书来、水天朝暮。

形式: 词牌: 氐州第一

庆春宫.答徐野君

烟草沉山,蘋风蹙水,天涯又是残春。

唤友莺儿,寻家燕子,那堪花雨纷纷。

心惊物候,空目断、江东暮云。

愁来不见,梦去仍迷,此地逢君。

那堪踪迹沉沦,豪气成虹,短发如银。

名重词坛,春波妙曲,几番吹雪萦尘。

凄凉旧事,漫提起、教人断魂。

只须付与,月底红牙,掌上青樽。

形式: 词牌: 庆春宫

花犯.夏夕闻隔楼弦弄有感

簟波平,残灯半灭,三更梦初醒。两眸炯炯。

见斜月穿窗,閒弄花影。蓦然坐起罗衣冷。

隔楼笙管竞。遥想像、翠帘红烛,空房真寂静。

回思少年爱追凉,槐阴携艳质,香肩曾并。

消薄醉,记亲煮、凤团双饼。歌懒奏、笑垂素颈。

今隔着、银河千万顷。

都不道、那时轻诺,海榴花外等。

形式: 词牌: 花犯

探春慢.孙无言徵刻予词于扬州,遥有此寄

一树琼花,二分明月,扬州自古佳丽。

杜牧曾游,何郎不再,试问风流谁继。

才子飘零尽,还喜得、词编玳瑁,知音千古寥寥,能识高山流水。

念我朱颜易老,奈江梦少花,洒笔成泪。

浪许金荃,羞称玉树,何处更将愁讳。

从此然脂夜,免冻了、春纤十指。

虞生不恨,相逢竟须沉醉。

形式: 词牌: 探春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