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大漠风悲青盖遥,七陵烟雨暮萧条。
康王若得真龙驭,肯向钱塘问海潮?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而略带悲凉的画面。首句“大漠风悲青盖遥”,以“大漠”和“风悲”营造出一种辽远而凄凉的氛围,“青盖遥”则暗示着某种遥远而不可及的事物或情感。接着,“七陵烟雨暮萧条”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萧瑟的景象,烟雨笼罩下的七陵显得格外孤寂与荒凉,暮色的降临更添了几分苍凉之感。
后两句“康王若得真龙驭,肯向钱塘问海潮?”则引入了一个历史人物——宋康王,以及一个传说中的元素——真龙。这里运用了典故,表达了对宋康王如果能驾驭真龙,是否还会关心世俗之事的疑问,暗含了对权力与欲望的反思。同时,将宋康王与钱塘(杭州)的海潮联系起来,既展现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寓意着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和历史故事的引用,展现了深邃的历史感和哲学思考,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命运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不详
散文家。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昼日承明独静居,怡情閒把画图披。
坐看四序璿玑转,并是风调雨顺时。
江东四月贡鲜鲥,正是含桃荐庙时。
圣主遥知来建业,孝陵南望起遐思。
蓬莱海水千丈起,何年得道乘飞鲤。
不如扁舟向五湖,欲学养鱼寻范蠡。
一自当年谢合欢,不堪常见月团圞。
于今生事如秋水,惟有芙蓉花好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