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夜长偏觉漏声迟,往往随歌惨翠眉。
黄叶落催砧杵日,子规啼破梦魂时。
明妃去泣千行泪,蔡琰归梳两鬓丝。
四皓入山招不得,无家归客最堪欺。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深的愁绪和无家可归的悲凉情怀。开篇"夜长偏觉漏声迟,往往随歌惨翠眉"两句,通过夜晚时分的流逝和钟声的迟缓,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随歌"一词暗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的不协调,"惨翠眉"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因为思念而眉头紧锁的痛苦。
接下来的"黄叶落催砧杵日,子规啼破梦魂时",通过秋天的景象和夜晚的寂静,以及小鸡啼鸣打破了诗人脆弱的心灵,表达了内心的不安与孤独。这里的黄叶和砧杵不仅是季节变化的写实,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隐喻。
"明妃去泣千行泪,蔡琰归梳两鬓丝"两句,则借用了历史上的明妃(杨贵妃)和蔡琰两个女性形象,以他们的遭遇比喻自己的不幸。诗人通过对古代美女的怀念,表达了自己深沉的哀愁与无尽的思绪。
最后"四皓入山招不得,無家归客最堪欺"一句,则是诗人借用了道教中的四位仙人隐居山林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于归宿的渴望和对现实无家的悲哀。"无家归客"直白地揭示了诗人的漂泊感,"最堪欺"则是对这种漂泊生活的一种无奈与自我安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借古代女性形象的情感寄托,表现了一种深切的愁绪和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的漂泊之痛。
不详
:字昭梦。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云际婵娟出又藏,美人肠断拜金方。
姮娥一只眉先扫,织女三分镜未光。
珠箔寄钩悬杳霭,白龙遗爪印穹苍。
更期十五圆明夜,与破阴霾照八荒。
耳顺何为土木勤,叔孙墙屋有前闻。
纵然一世如红叶,犹得十年吟白云。
性逸且图称野客,才难非敢傲明君。
清甜数尺沙泉井,平与邻家昼夜分。
剪竹诛茆就水滨,静中还得保天真。
只闻神鬼害盈满,不见古今争贱贫。
树影便为廊庑屋,草香权当绮罗茵。
阶前一片泓澄水,借与汀禽活紫鳞。
耨水耕山息故林,壮图嘉话负前心。
素丝鬓上分愁色,络纬床头和苦吟。
笔研不才当付火,方书多诳罢烧金。
同年二十八君子,游楚游秦断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