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东门行》是清代诗人李锴所作,通过诗中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悲凉和对命运的无奈。
开篇“长剑不守故乡,班马临歧多悲鸣”,以长剑不归故乡,班马在岔路口发出哀鸣,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彷徨与失落,仿佛在诉说着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接着“与宛转,向亲故,无宁仆赁于野假以容”,表达出诗人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希望能够找到容身之所,与亲人朋友相伴,体现了他对亲情友情的珍视。
“挥手奋将东去,曾无一钱实我囊”,诗人挥别过去,决心向东而去,却连一文钱都没有,形象地描绘了他贫穷落魄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挑战的勇气。接下来“丈夫贫贱死,不若埋殊方”,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即使贫贱至死,也不愿苟且偷生,宁愿选择另一种方式结束生命,展现出一种决绝的态度。
最后“出东门,唶高柳,啼鹂黄。行矣慎努力,它日富贵毋相忘”,诗人走出东门,看到高柳下的黄鹂鸟在啼叫,这既是自然界的景象,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他告诫自己要谨慎努力,无论未来是否富贵,都不应忘记曾经的艰辛与坚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