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对友人周元亮和夏景安一同拜谒寿安堂提举乃翁墓时的感受与感慨。首句“盖棺事了若堂封”,形象地描绘了墓主人的安宁,如同封印的殿堂,暗示其人生已结束,尘埃落定。次句“起伏诸山接过龙”,运用山水意象,象征着墓地周围的山势仿佛龙脉相接,显出尊贵气象。
“解剑会曾心自许”表达的是对先人曾经的豪情壮志的追忆,解剑之举寓意放下世俗纷争,体现了墓主的高洁品格。“脱骖非恶涕无从”则流露出对故去亲人的哀思,即使强忍悲痛,也无法抑制泪水。
“每分药饵扶吾老”转而写到诗人自己的年迈,感叹岁月无情,只能依赖药物维持健康。“窃诵文章笑道穷”则寓言自己在阅读诗文时,虽身处困境仍能以笑面对,展现出豁达的人生态度。
最后两句“朱绂在身忘宦况,前朝犹有古人风”,诗人以自身的官位为衬托,表明即使身着官服,也忘却了仕途的忧虑,仍然保持着古代贤人的遗风,体现出对高尚人格的坚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先人的敬仰,也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逝者和自身的独特怀念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