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胡

杂虏忽猖狂,无何敢乱常。

羽书朝继入,烽火夜相望。

将出凶门勇,兵因死地强。

蒙轮皆突骑,按剑尽鹰扬。

鼓角雄山野,龙蛇入战场。

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铓。

雾扫清玄塞,云开静朔方。

武功今已立,文德愧前王。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翻译

敌虏突然嚣张起来,胆敢违乱常规。
紧急军情文书早晨接踵而至,夜晚烽火连天相望。
将领们从险恶的城门勇敢出击,士兵在绝境中斗志更强。
骑兵队伍如蒙尘的车轮疾驰,手握利剑的战士威武昂扬。
战鼓号角在山野间激荡,如同龙蛇般卷入战场。
鲜血滋润着荒漠,刀剑上沾满了敌人的血渍。
战争的烟雾被清扫,天空在边塞之上变得清澈。
我们的军事成就已经建立,但在文治方面仍愧对前代君王。

注释

猖狂:嚣张、放肆。
无何:毫无防备,突然。
羽书:古代传递紧急军情的信件,插有鸟羽以示急迫。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点燃烟火。
凶门:指战争时的出征之门,带有危险之意。
鹰扬:形容军队威武,像鹰展翅一样。
鼓角:战鼓和号角,用于指挥战斗。
流膏:比喻鲜血流淌。
雾扫:形容战争带来的混乱和杀戮。
武功:指军事功绩。
文德:指文治,道德教化。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边塞之战的壮观景象,通过对比和反衬,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胜利后的赞美。开篇“杂虏忽猖狂,无何敢乱常”两句,以强烈的笔触描写敌军的凶猛,但也点出了他们的蛮横无理。

紧接着,“羽书朝继入,烽火夜相望”两句,展示了边塞传递信息的紧急与战事的连绵不绝,通过“羽书”和“炭火”两个物象,营造出一种紧迫的氛围。

战争场面的描写在“将出凶门勇,兵因死地强。蒙轮皆突骑,按剑尽鹰扬”中达到了高潮,将士们的英勇与敌人的惨状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战场上的激烈搏斗。

“鼓角雄山野,龙蛇入战场”两句,以壮丽的语言描绘出战争的宏大场面,通过“鼓角”和“龙蛇”的形象,使读者感受到战争的震撼力。

而“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铓”则用鲜明的笔触展示了战后的惨状与胜利所带来的荣耀,同时也反映出战争的残酷和代价。

最后,“雾扫清玄塞,云开静朔方。武功今已立,文德愧前王”几句,则是对战争胜利后平定边疆的描写,以及对先贤之德的赞颂与自谦。这部分语言既有景象上的宁静美好,也有深厚的情感寄托。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战争场面的壮观,更通过对比和反衬,表现出古代将士们在保家卫国中的英勇与牺牲,以及胜利后对先贤之德的敬仰。

收录诗词(74)

李隆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 生卒年: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相关古诗词

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

撰日岩廊暇,需云宴乐初。

万方朝玉帛,千品会簪裾。

地入南山近,城分北斗馀。

池塘垂柳密,原隰野花疏。

帟幕看逾暗,歌钟听自虚。

兴阑归骑转,还奏弼违书。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

三千初击浪,九万欲抟空。

天地犹惊否,阴阳始遇蒙。

存贞期历试,佐贰伫昭融。

多谢时康理,良惭实赖功。

长怀问鼎气,夙负拔山雄。

不学刘琨舞,先歌汉祖风。

英髦既包括,豪杰自牢笼。

人事一朝异,讴歌四海同。

如何昔朱邸,今此作离宫?

雁沼澄澜翠,猿岩落照红。

小山秋桂馥,长坂旧兰丛。

即是淹留处,乘欢乐未穷。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早度蒲津关

钟鼓严更曙,山河野望通。

鸣銮下蒲坂,飞旆入秦中。

地险关逾壮,天平镇尚雄。

春来津树合,月落戍楼空。

马色分朝景,鸡声逐晓风。

所希常道泰,非复候繻同。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清跸度河阳,凝笳上太行。

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

涧泉含宿冻,山木带馀霜。

野老茅为屋,樵人薜作裳。

宣风问耆艾,敦俗劝耕桑。

凉德惭先哲,徽猷慕昔皇。

不因今展义,何以冒垂堂。

形式: 排律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