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筠山虎为主题,描绘了虎在山中肆虐的情景,同时借虎喻人,揭示了苛政的危害。诗中“筠山高极入穹苍,人道虎为殃”开篇即点明了筠山之高与虎之凶残,形成一种压抑的氛围。接着“人行过此不曾伤”似乎暗示着人类在此地的无力与恐惧,而“咸阳宫阙在平地,高鹿食人无所计”则通过对比,将虎的威胁与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联系起来,暗指统治者的暴政如同高鹿般吞噬百姓,无所顾忌。
“吁嗟苛政猛于虎,斯言垂万古”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通过“虎”这一形象,表达了对苛政的强烈批判和对民众苦难的深切同情。这句诗不仅总结了前文的描述,也预示了这种对暴政的揭露和批判将流传千古,成为历史的警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筠山虎的形象隐喻社会现实中的暴政,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疾苦的关怀以及对不公制度的深刻批判。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