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芭蕉丛畔碧婵娟,免更悠悠扰蜀川。
应到去时题不尽,不劳分寄校书笺。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句,通过对芭蕉丛生的生动描述,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情怀。"芭蕉丛畔碧婵娟"一句中,"碧婵娟"形容芭蕉叶片的色泽和姿态,既有绿色的鲜明,也透露出微妙的柔美之感。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更是诗人情感的一种投射。
"免更悠悠扰蜀川"表达了诗人希望远离喧嚣,不愿意被世事所扰乱,"免更"强调了这种愿望的迫切和坚决。这里的"蜀川"可能是指蜀地(今四川一带)的河流,但在此也象征着诗人想要避开的是那种繁忙复杂的生活。
接下来的"应到去时题不尽,不劳分寄校书笺"则表现了诗人的狂放与自信。他认为自己的诗才无边,可以随时随地创作出佳作,因此不需要事先准备或保存草稿。"不劳分寄校书笺"也显示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似乎在说,即使是即兴之作,也自有其独到之处,不必过多在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自己自由创作的心境,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自伤衰病渐难平,永夜禅床雨滴声。
闻道虎疮仍带镞,吼来和痛亦横行。
昨日流莺今日蝉,起来又是夕阳天。
六龙飞辔长相窘,更忍乘危自着鞭。
有是有非还有虑,无心无迹亦无猜。
不平便激风波险,莫向安时稔祸胎。
十年三署让官频,认得无才又索身。
莫道太行同一路,大都安稳属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