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瓜二首(其一)

酂侯昔微时,刀笔一小吏。

起依日月光,勋业高百世。

道大原不容,功高亦为累。

所以韩彭徒,累累就庖胾。

萧何于是时,身任天下寄。

坐安刘帝心,赖有东陵计。

东陵固明哲,避地有深意。

此物原不凡,世俗岂知味。

此味当自知,未可语儿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名为《食瓜二首(其一)》。诗中以食瓜为引子,借物喻人,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

诗的前四句“酂侯昔微时,刀笔一小吏。起依日月光,勋业高百世。”描绘了酂侯(即萧何)在年轻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吏,但后来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建立了显赫的功勋,名垂青史。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酂侯的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突出了他从平凡到伟大的转变。

接下来的两句“道大原不容,功高亦为累。”则揭示了功成名就之后的复杂心理状态。道家哲学认为,大道至简,至简则无容,即最高的道理是无法被容纳或理解的。功高盖世的人往往也会感到压力和困扰,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和责任让他们难以逃脱世俗的束缚。

“所以韩彭徒,累累就庖胾。”这句话通过韩信和彭越的例子,进一步说明了功高者面临的困境。韩信和彭越是刘邦的开国功臣,但最终都因功高而遭到了刘邦的猜忌和迫害,被处死。这反映了古代政治中的残酷现实,功臣往往难以善终。

紧接着,“萧何于是时,身任天下寄。”提到萧何在刘邦建立汉朝后的重要地位,他不仅帮助稳定了政权,还提出了“东陵计”,即让刘邦的同父异母兄长刘交担任东陵侯,以此来安抚刘邦的家族关系,确保政权的稳固。

“东陵固明哲,避地有深意。”赞扬了萧何的智慧,他在权力斗争中选择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策略,避居东陵,避免了直接的冲突,保护了自己的安全。

最后,“此物原不凡,世俗岂知味。”强调了萧何的智慧和决策的重要性,并指出世俗之人往往难以理解其中的深意。“此味当自知,未可语儿辈。”则表达了对后人的期望,认为这种深刻的智慧和经验需要亲身经历和体会,而非轻易传授给下一代。

整首诗通过对萧何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以及对功高者的命运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2047)

周紫芝(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 字:少隐
  • 号:竹坡居士
  • 籍贯:宣城(今安徽宣州市)
  • 生卒年:1082-1155

相关古诗词

食瓜二首(其二)

元和数才子,例指到元白。

香山诋中奄,进寸辄退尺。

元侯躐要涂,崔子实卵翼。

两公贤与愚,何啻白与黑。

二武有直气,诋评恣呵斥。

苍蝇从何来,污我盘中食。

想像怀昔人,抚几三叹息。

形式: 古风

游衡廊山山中有梁武帝杯渡禅师像

瀛渤从来是一沤,何妨飞锡到中州。

解将瓶钵横云海,懒向秦淮障逆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次韵韦深道见寄

不见苏州五字诗,韦郎有句解人颐。

长镵白柄林间事,折角乌巾世外姿。

失马未应无后福,亡羊政恐坐多岐。

人生一笑真难事,白发逢君苦恨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宿琴高岩二首(其一)

琴高古仙人,控鲤飞上天。

丹炉访遗迹,邂逅馀山巅。

石壁削寒玉,万仞凌云烟。

隐雨有石屋,垂钓临平川。

旧闻钓处石,可坐八九筵。

邑宰颇呼客,醉歌日留连。

里胥厌追索,挽石沈深渊。

高秋见涯涘,巨石呈方圆。

斯民不可扰,此理甚坦然。

岂非仙圣居,未易污荤膻。

馀生欣晚遇,想像追真仙。

净绿不敢唾,薄暮聊周旋。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