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张方平对自由与世外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束缚的厌倦。首句“野怀常逐白云飞”描绘了诗人内心自由奔放,如同白云般无拘无束的状态。接着,“疏拙那能合世机”则透露出诗人性格上的疏离和拙朴,难以融入世俗社会的复杂规则之中。
“偶似曹溪一宿觉,已多蘧瑗九年非”运用了佛教典故,曹溪是禅宗六祖慧能说法之地,这里比喻诗人短暂的顿悟;蘧瑗九年非,则出自《庄子》,意指人生观的多次转变。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经历短暂的觉醒后,人生观已经发生了多次变化,暗示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
“略呈幻事何须了,惟愿朝恩早放归”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官场的不满,希望早日摆脱束缚,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最后一句“它日莲华峰下去,犹期话道过黄扉”预示着未来有一天,诗人会离开尘嚣,去往更加清净的地方,与志同道合者探讨人生的真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和精神追求的渴望,以及对官场束缚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