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薛瑄所作的《登平陆城楼四首(其三)》。诗中抒发了诗人因客居他乡而产生的愁绪,在秋天这个季节尤为浓重。诗人独自登上城楼,眺望远方的浊河,心中满是思乡之情。
“客愁偏向九秋多”,开篇即点出主题,将客居他乡的愁绪与秋季的萧瑟景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九秋”指的是秋天的九个月份,这里用以强调秋天的漫长和愁绪的深沉。
“况复登楼望浊河”,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情景。浊河在这里象征着远离家乡的遥远距离,诗人通过望向远方的河流,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相去弘农才咫尺,苦无一苇暂从过”,这两句诗运用对比手法,强调了诗人与故乡之间的距离虽近似于咫尺,却难以跨越的现实困境。诗人渴望能够像古人那样,借助一叶扁舟穿越河流,回到故乡,但现实却是无法实现的愿望,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哀愁。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客居异乡时的孤独、思念和无奈,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