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庭有双桂,年来憔悴甚矣,感赋

记年时、空庭桂树。无声暗湿凉露。

霏霏金粟黄千粒,吹满一庭香雾。抛绣谱。

只此是、秋风秋雨凭栏处。年华细数。

看此树婆娑,斜阳重倚,旧梦总无据。禅心悟。

试问天香几度。阅人青鬓成故。

一枝倦付人间赏,似拟小山隐去。花且住。

还只怕、秋江人去秋无主。一尊酹汝。

聊共对银蟾,浓添金粉,莫便叹迟暮。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鉴赏

这首《摸鱼儿》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庭院中双桂树的景象,以及诗人对其年华流逝、生命凋零的感慨。开篇“记年时、空庭桂树”,点明时间与地点,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无声暗湿凉露”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桂树在秋夜中被露水轻轻滋润的情景,赋予了自然景象以生命。

“霏霏金粟黄千粒,吹满一庭香雾”两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桂花比作金粟,形象地描绘了桂花盛开时的壮观景象,同时通过“香雾”二字,强调了桂花香气的浓郁与弥漫。接着,“抛绣谱”一句,以“绣谱”比喻诗人的创作,暗示了诗人对桂花的赞美与欣赏,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只此是、秋风秋雨凭栏处”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通过“秋风秋雨”这一典型的秋季元素,强化了季节更替、生命轮回的意象,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怀念。

后半部分“年华细数”至结尾,诗人通过“看此树婆娑,斜阳重倚,旧梦总无据”等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生命易逝的深深感慨。特别是“禅心悟”一句,展现了诗人试图从禅学中寻找解脱与慰藉的心态,而“试问天香几度”则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最后,“还只怕、秋江人去秋无主”一句,以秋江为背景,表达了对离别与孤独的忧虑,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担忧。全词以“一尊酹汝,聊共对银蟾,浓添金粉,莫便叹迟暮”结束,既是对桂花的敬仰,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接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整体而言,这首《摸鱼儿》通过对庭院中双桂树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与自我关系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25)

钱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凤凰台上忆吹箫.买菊数本,杂植苔阶,楚楚可爱

风晚摇姿,霜晨弄色,开来别样鲜妍。

向斜阳圃外,移种栏边。

不用华堂斗艳,工位置、酒后灯前。

如人淡,乱头粗服,楚楚堪怜。年年。

晚秋时节,消受尽西风,凉梦如烟。

总一般清瘦,花亚人肩。

可奈描成瘦影,宵来月、又照离筵。

离筵畔,金盘露零,清泪涓涓。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

摸鱼儿.九月十五夜对月,送外之楚

玉琴停、几回延伫。空明摇漾庭宇。

姮娥不管人间别,自放一轮寒素。从细数。

曾几番、双清人月笼香雾。明朝何处。

凭寄语婵娟,深宵暂对,莫便向西去。前身悟。

长记团圞桂树。清光岁岁如许。

漫将离合同盈缺,再见可能如故。君此去。

算只有、茫茫江月随行路。楚山无数。

料月似今宵,片帆孤影,添得几愁绪。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相见欢.春日

柳丝摇曳帘前。乍晴天。小坐茜纱窗下、整花钿。

啜香茗。心寂净。也悠然。笑立曲阑干外、听啼鹃。

形式: 词牌: 相见欢

捣练子.梦与秋伊姊玩月

愁思系,别怀萦。几回入梦诉离情。

依然执手欢无限,记立风廊话月明。

形式: 词牌: 捣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