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赵申乔在庚辰年仲冬被召回朝廷后所作,表达了他的复杂心情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首联“七载投闲学灌园,君恩未报滞丘樊”中,“七载投闲学灌园”描绘了诗人过去七年隐居田园的生活,以种菜为乐,看似闲适,实则内心充满对君王恩泽的感激与未能回报的遗憾。“滞丘樊”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因未能尽忠职守而滞留乡间的无奈与自责。
颔联“忽逢征召来南国,拟谢亲朋赴北辕”转折突兀,诗人突然接到回京的诏令,即将离开熟悉的南国,前往北方的京城。他本想辞别亲友,却不得不踏上回京之路,表现出内心的矛盾与不舍。
颈联“差信有生遵正轨,只惭无术救黎元”揭示了诗人的自我反省与忧虑。他认为自己虽能顺应自然规律生活,但面对百姓疾苦,却感到无能为力,表达了他对治理国家、改善民生的深切责任感。
尾联“诸公祖饯箴予阙,黾勉匡时望进言”中,“诸公祖饯”指亲友为诗人送行,以酒食相赠,表达惜别之情。“箴予阙”则是对诗人的劝诫与期待,希望他在回京后能弥补过去的不足,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为国家的治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个人经历的叙述,展现了其对君主的忠诚、对百姓的关怀以及对自己职责的深刻反思,体现了清代士人对于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