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吴伟业所作的《赠辽左故人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人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辽东边塞的严寒景象和友人的离愁别绪。
首句“短辕一哭暮云低”,通过“短辕”和“暮云低”形象地刻画出送别的场景,车辕短小,暗示行程艰难,而低垂的暮云则渲染出压抑而沉重的氛围。
“雪窖冰天路惨凄”进一步描绘了辽东的恶劣气候,将道路比作雪窖冰天,表达了对友人旅途艰辛的深深忧虑。
接下来,“青史几年朝玉马”暗指历史长河中,朝代更迭,而友人却只能在边疆度过漫长的岁月,流露出对友人命运的感慨。
“白头何日放金鸡”中的“白头”象征着岁月流逝,而“放金鸡”则寓意着结束战事,友人能够返回故乡,此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早日归家的期盼。
“燕支塞远春难到,木叶山高鸟乱啼”两句,通过“燕支塞”和“木叶山”的偏远荒凉,以及鸟儿的乱啼,渲染出辽东边塞的孤寂与凄凉。
最后,“百口总行君莫叹,免教少妇忆辽西”直抒胸臆,希望友人尽管身处困境,也要坚强前行,以免让家中年轻的妻子过度思念,流露出对家庭团聚的深深挂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既展现了辽东边塞的艰苦环境,又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