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百熙联

师许我旷世奇才,指度金针,一瓣心香同阮傅;

诏锡公易名盛典,范留铜像,千秋学派仰长沙。

形式: 对联

鉴赏

此挽联以高度概括之笔,颂扬了张百熙的旷世才华与深远影响。上联“师许我旷世奇才,指度金针,一瓣心香同阮傅”中,“师许我”三字开篇,直接点明了张百熙在教育界的地位与影响力,其“旷世奇才”四字更是对其卓越才能的高度评价。“指度金针”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张百熙在教育领域的引领作用,如同指引方向的金针,对后人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一瓣心香同阮傅”,则进一步强调了张百熙在教育理念上的贡献,将他与阮元并列,显示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

下联“诏锡公易名盛典,范留铜像,千秋学派仰长沙”则从另一个角度赞美了张百熙。首先,“诏锡公易名盛典”表明了张百熙在官方层面受到的极高荣誉与认可,体现了其在社会和政治层面上的影响。“范留铜像”则通过具体的物象——铜像,形象地展现了张百熙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与纪念,铜像的留存象征着他的精神永存。“千秋学派仰长沙”最后点明了张百熙对于后世学派的深远影响,长沙作为地名,暗示了张百熙在湖南乃至全国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表达了对其长久以来贡献的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通过精炼的语言,既赞扬了张百熙在教育领域的杰出成就,也突出了其在社会、政治层面的崇高地位,以及对后世学派的深远影响,充分展现了其作为一代教育大家的非凡风采。

收录诗词(2)

许炳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贺张百熙60寿联

湛露承恩,蒙庆载喜;卿云焕彩,受福宜年。

形式: 对联

挽张之洞联

儒雅表人伦,曾听清言霏玉屑;

安危关世局,共道黄花郁晚香。

形式: 对联

挽张之洞联

议宪政以固邦基,不愧两朝元老;

建学校而保国粹,允推百代师资。

形式: 对联

信陵君祠堂联

有史公作传如生,爱客若君,真令读者慷慨悲歌不已;

其门馆流风未谢,于今视昔,问谁能拔抑塞磊落之才。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