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岩

上得马鞍岭,奇峰应接频。

遥看孤绝处,分现普陀身。

纳月瓶泉冷,娇春柳黛新。

却疑吴道子,貌出此岩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骑马登上马鞍岭,奇特山峰接连不断。
远远望去那孤独高耸的地方,普陀山的身影隐约显现。
月影映照在冰冷的瓶泉中,春天的新柳如黛色般娇嫩。
几乎怀疑是吴道子,亲自描绘出了这岩壁的真实形象。

注释

上:开始攀登。
得:到达。
马鞍岭:地名,可能是一个山脉的名字。
奇峰:奇特的山峰。
应接频:连续不断地出现。
遥看:远望。
孤绝处:孤立而高耸的地方。
分现:隐约显现。
普陀身:指普陀山,佛教圣地之一。
纳月:映照着月光。
瓶泉:形状像瓶子的泉水。
冷:形容泉水清凉。
娇春:春天的娇嫩。
柳黛新:新绿的柳树。
却疑:几乎怀疑。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
貌出:描绘出。
岩真:真实的岩石景色。

鉴赏

这首宋诗《观音岩》是郭君举所作,描绘了作者骑马登临马鞍岭时所见的壮观景色。首句“上得马鞍岭,奇峰应接频”展现了山势的陡峭与峰峦的连绵不断,给人以视觉冲击。接着,“遥看孤绝处,分现普陀身”运用比喻,将远处孤立的山峰比作佛教圣地普陀山,增添了神秘和宗教色彩。

“纳月瓶泉冷”描绘了山中泉水在月光下显得清凉,暗示着环境的静谧与幽深;“娇春柳黛新”则通过嫩绿的新柳,点染出春天的气息,与冷泉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生机盎然的画面。最后两句“却疑吴道子,貌出此岩真”借用唐朝画家吴道子的画技,表达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惊叹,仿佛这山岩之姿仿佛出自吴道子的神笔。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秀美,同时融入了宗教意象和艺术联想,体现了宋人山水诗的韵味。

收录诗词(4)

郭君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维摩室

来问维摩室,因参不二门。

一龛间日月,方丈别乾坤。

风落岩花暖,雨晴山鸟喧。

何当分半席,默坐听潺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云凝香篆迷禅刹,风卷潮声出海门。

形式: 押[元]韵

卜算子(其一)二月二十六日夜大雷雨,枕上作

午夜一声雷,急雨如飞雹。

枝上残红半点无,密叶都成幄。

苦恨簿书尘,刚把闲身缚。

却忆湄湘春暮时,处处堪行乐。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卜算子

绿烛间红花,绝艳交相照。

不分花时雨又风,折取供吟笑。

拟把插乌巾,却恨非年少。

点笔舒笺领略渠,座客词俱妙。

形式: 词牌: 卜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