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题名作

自有此山有此石,万古无人留笔迹。

我曹乃欲记姓名,应被山灵笑哑哑。

伊子蹑屩汀州来,非是寻常行路客。

过庭墨妙擅八分,不倩磨岩真可惜。

解衣十丈绳梯登,兔豪秃蘸墨几升。

庚庚石理细熨帖,云烟吐纳龙鸾腾。

萍踪偶借墨缘结,好事还凭后人说。

江流永奠民患消,此日题名应不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黄安涛的《西山题名作》描绘了一幅奇特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的前两句“自有此山有此石,万古无人留笔迹”,展现出西山石质的古老与神秘,暗示着过往岁月里未有人留下痕迹。接下来,诗人自谦地说自己想要题名,却担心会被山灵嘲笑,流露出一种谦逊和敬畏自然的态度。

诗人伊子(可能是友人或自指)踏着草鞋来到汀州,他不同于寻常游客,有着高超的书法技艺,擅长八分书体。然而,他并未轻易在岩石上磨墨题字,诗人惋惜地认为这是未能充分利用他的才华。

接下来,诗人细致地描述了伊子如何艰难地攀爬十丈高的绳梯,用兔毫笔蘸墨书写,石面纹理如庚庚(形容细腻),仿佛云烟缭绕,龙鸾腾飞,展现了书法艺术的生动与神韵。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对伊子技艺的赞赏。

最后,诗人以“萍踪偶借墨缘结,好事还凭后人说”表达自己的感慨,认为这次题名虽偶然,但其艺术价值将流传后世。结尾“江流永奠民患消,此日题名应不灭”寄托了对社会安宁的期盼,认为伊子的题名将会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道永恒印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赞美了书法艺术的魅力,同时也寓含了对历史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收录诗词(7)

黄安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黔山(其一)

黔山了无奇,众皱互高下。

互古天西南,难为远行者。

石棱横钩衣,沙砾乱戛踝。

脱愁上竿鱼,蹶恐注坡马。

如何五丁迹,步步不相舍。

庶几生我面,开心待输写。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黔山(其二)

马尾一山落,马头一山起。

山山不知名,日月但如此。

几年不见山,初心见山喜。

入山转厌山,山灵讵蒙耻。

寻常屐齿间,所见我过矣。

浪游无好山,皮相无真士。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黔山(其三)

飞云与牟珠,奇幻两擅胜。

偶因介通衢,遂尔引游兴。

轩舆镇阗骈,诗什竞持赠。

如彼入世人,一例务圆应。

傥教锁烟霞,搜奇恐难罄。

安得谢客儿,一一凿荒磴。

形式: 古风 押[径]韵

潮阳吊黄义士

一介远游士,身亡国社墟。

旅魂三尺土,遗迹几箱书。

食禄生堪愧,求仁死不虚。

至今莲幕下,香火佛龛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