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秋声》由明代诗人林鸿所作,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秋时节特有的寂寥与哀愁。
首句“淅沥初萧索”,以拟声词“淅沥”形象地描绘了秋风初起时的细微声响,给人一种萧瑟之感。“寒声处处疑”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寒冷而幽远的声音,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声音所笼罩,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寒意和疑惑。
接着,“园林风起夜,庭院月明时”两句,将画面拉近,具体描绘了秋夜中园林与庭院的景象。秋风吹过园林,带来了夜晚的宁静与凉爽;月光洒在庭院,为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一抹温柔的光辉。这样的场景,既美丽又略带几分孤独,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独有的故事。
“客思愁宵永,秋商入候悲”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远离家乡的旅人在漫长的夜晚中,思绪万千,愁绪难消。而“秋商入候悲”,更是将这种悲情推向了高潮。秋商,即秋风,它不仅带来了季节的更替,也带来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无奈。
最后,“凄凉孤馆闭,乡念有谁知”两句,将情感推向极致。在这样一个孤寂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身处封闭的旅馆之中,心中涌动着对家乡的深深思念。然而,这份情感却无人能懂,只能在寂静中默默流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秋夜时的独特感受,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离乡背井的感慨,情感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