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同年贺座主侍郎新拜太常同宴萧尚书亭子

宠新卿典礼,会盛客徵文。

不失迁莺侣,因成贺燕群。

池台晴间雪,冠盖暮和云。

共仰曾攀处,年深桂尚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朝廷以隆重的礼节任用新的朝臣,召集众多才子征文赋诗。
没有失去像迁徙的黄莺一样的伙伴,因而聚集了如贺燕般的文人群体。
池塘和亭台在晴天中如雪般洁净,傍晚时分,官帽和车盖仿佛与云彩交融。
共同仰望曾经攀登的地方,多年过去,桂花的香气仍然馥郁。

注释

宠新卿:朝廷对新任官员的宠爱和重视。
典礼:正式的仪式或庆典。
会盛客:召集众多杰出的人物。
徵文:征求文章或诗篇。
迁莺侣:比喻地位升迁的朋友。
贺燕群:比喻前来庆贺的文人团体。
池台:池塘和亭台,代指园林景观。
冠盖:古代官员的帽子和车盖,这里指代官员。
暮和云:傍晚时与云彩相映衬的景象。
共仰:共同仰望或怀念。
曾攀处:曾经共同奋斗或登高的地方。
年深:时间久远。
桂尚熏:桂花的香味依然浓郁,常用来比喻功名长久不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欢快的宴会场景,诗人以轻松愉悦的笔触捕捉了宾主尽欢的情趣。开篇“宠新卿典礼”即点明了宴会的高级别与隆重性,而“会盛客徵文”则展示了集会者众多,文人墨客济济一堂的热闹景象。

“不失迁莺侣,因成贺燕群”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间相互提携、共同进步的赞赏之情。这里的“迁莺侣”指的是古代官员升迁的鸿胪,形象地比喻友人之间的相互帮助与支持。

接下来的“池台晴间雪,冠盖暮和云”则转换了景象,将宴会的情趣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这里的“池台晴间雪”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而“冠盖暮和云”则是对宾客衣饰华丽以及宴会气氛愈发融洽的生动写照。

最后,“共仰曾攀处,年深桂尚熏”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视。这里的“曾攀处”指的是旧日相聚的地方,而“年深桂尚熏”则暗示着岁月流转,友情依旧。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细腻刻画,以及对朋友间情谊的赞美,展现了古代士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精神世界。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与诸客携酒寻去年梅花有感

马上同携今日杯,湖边共觅去春梅。

年年只是人空老,处处何曾花不开。

诗思又牵吟咏发,酒酣闲唤管弦来。

樽前百事皆依旧,点检惟无薛秀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与诸道者同游二室至九龙潭作

喜逢二室游仙子,厌作三川守土臣。

举手摩挲潭上石,开襟斗薮府中尘。

他日终为独往客,今朝未是自由身。

若言尹是嵩山主,三十六峰应笑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徵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与梦得偶同到敦诗宅感而题壁

山东才副苍生愿,川上俄惊逝水波。

履道凄凉新第宅,宣城零落旧笙歌。

园荒唯有薪堪采,门冷兼无雀可罗。

今日相逢偶同到,伤心不是故经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