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峦岭附梁山,汀洲随汉水。
秋容上屏障,左右二百里。
此景谁能论,残霞独凭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开篇“峦岭附梁山,汀洲随汉水”两句,勾勒出一片连绵的山峦与蜿蜒的河流相依,构成了一种自然景观与人文地理的交织关系。其中,“梁山”与“汉水”不仅是实指某处的地名,更有着引申为诗人内心世界的意象。
接着,“秋容上屏障,左右二百里”两句,则将视野拉开,描绘了一种宏伟壮观。秋天的山色如同屏风一般,层峦叠嶂,横亘在眼前,而“左右二百里”的广阔,更是展示了诗人胸襟和目光的宽广。
至于“此景谁能论,残霞独凭几”,则流露出一丝感慨与自得。面对这样壮美的自然景观,诗人感到言语的不足以表达其心中所感,而只能是静坐其间,以孤独之身,凭靠几案,沉浸于那渐渐消散的晚霞之中。
整首诗通过层次分明、意境交融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个人情怀的流露。
不详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长萝托高株,晻暧蔽烟雾。
垂蔓已百尺,更引欲何处。
愿少放馀条,恐伤君所附。
水从前岩来,转入后溪去。
中间载酒下,各到客前住。
醉后皆恍然,再来无觅处。
潭潭栋宇盛,窅窅轩窗辟。
高深与地称,可大张宴席。
府事如少休,兹焉会佳客。
尝闻阳朔山,万尺从地起。
孤峰立庭下,此石无乃似。
爱尔常独来,一日须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