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菱

野沼涨清泉,乌菱不直钱。

蟹肥螯正满,石破髓初坚。

节物秋风早,樽罍夜月偏。

令人思淮上,小舫藕如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野外的沼泽涨满了清澈的泉水,黑色的菱角并不值钱。
螃蟹肥美,大钳子饱满,石头破裂,里面的髓开始坚硬。
秋天的景色来得早,夜晚举杯赏月更显特别。
这情景让人想起淮河上的景象,小船如椽,满载着鲜嫩的莲藕。

注释

野沼:野外的沼泽。
涨:充满、涨满。
清泉:清澈的泉水。
乌菱:黑色的菱角。
不直钱:不值钱。
蟹肥:螃蟹肥美。
螯正满:大钳子饱满。
石破:石头破裂。
髓初坚:髓开始坚硬。
节物:季节的景物。
秋风早:秋天来得早。
樽罍:酒杯。
夜月偏:夜晚赏月。
淮上:淮河之上。
小舫:小船。
藕如椽:莲藕粗大如椽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食菱》,描绘了秋季野外池塘中水清菱鲜的景象。诗人通过对"野沼涨清泉,乌菱不直钱"的描绘,展现了池水清澈、乌菱质朴的自然之美,暗示菱角虽不值钱,却自有其纯真之味。

"蟹肥螯正满"一句,转而描绘了时令的丰收,螃蟹饱满,预示着秋日的丰饶。"石破髓初坚"则进一步刻画了菱角经过清水冲刷,其内部的坚实质地,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滋味。

"节物秋风早,樽罍夜月偏"两句,通过秋风和明月,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凉意的夜晚氛围,诗人与朋友在这样的环境中品尝菱角,更显其闲适之情。

最后,"令人思淮上,小舫藕如椽"表达了诗人对淮河地区小舟荡漾、采藕场景的怀念,以及对故乡风味的深深眷恋。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野餐食菱的画面,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食樱笋二首(其二)

林竹抽萌不忍挑,谁家盈束伴晨樵。

箨龙似欲号无罪,食客安知惜后凋。

不愿盐梅调鼎味,姑从律吕应箫韶。

林间老死虽无用,一试冬深雪到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食樱笋二首(其一)

一旱经春草木焦,朱樱结子独盈条。

盘中宛转明珠滑,舌上逡巡绛雪消。

仰嗫佳人露犹湿,偷衔啼鸟语尤娇。

南方荔子争先后,羞见炎风六月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乘小舟出筠江二首(其一)

短舫漂浮真似叶,小蓬低浅仅如巢。

幽吟但觉山川走,困睡不知风雨交。

红饭白醪供醉饱,青蓑黄箬可缠包。

一竿鹤发他年事,万斛龙骧任见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乘小舟出筠江二首(其二)

宦游欲学林间鹊,每到新年旋叠巢。

蓬箬笼船聊似屋,渔樵把臂便成交。

不妨袖里携诗卷,尚可床头置药包。

《古史》欲成身愈困,客来未免答讥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