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僧觉无象

我昔居鹿岩,时来潜涧游。

西坡访觉老,终日为迟留。

高谈穷古今,满坐风生秋。

令我名利心,一听浑欲休。

论诗出古律,有唱无不酬。

篇章溢缣素,锦绣烂然浮。

此老岂易得,当于前辈求。

吾生限太晚,见师已白头。

儒释道不同,相从苦无由。

三年游金溪,兀坐颜常愀。

出门无游从,独赋临清流。

金溪可无僧,孰是西坡俦。

深房锁花木,妙供罗珍羞。

益作潜涧思,刚肠如转辀。

魂梦不自禁,夜夜飞山陬。

前日遇诸涂,一笑忘百忧。

相视未及语,归袖风飕飕。

别来能几时,不觉岁月遒。

闻师结莲社,旦莫事真修。

我狂似灵运,此志那能投。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的《寄僧觉无象》。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僧人觉老交往的情景,以及对觉老的敬仰之情。

首句“我昔居鹿岩,时来潜涧游”点明了诗人往昔的生活环境和活动场所,鹿岩和潜涧可能是诗人常去的地方。接着,“西坡访觉老,终日为迟留”描述了诗人访问觉老的过程,表达了对觉老的尊敬和长时间停留的意愿。

“高谈穷古今,满坐风生秋”描绘了觉老与诗人交谈的场景,谈论的内容广泛,从古至今,充满智慧,使得在场的人都感到如秋风拂面,清新脱俗。这反映了觉老的学识渊博和谈话艺术。

“令我名利心,一听浑欲休”表明了觉老的言谈让诗人深受启发,使他内心对名利的追求产生了动摇,想要放下。

“论诗出古律,有唱无不酬”说明了觉老不仅在哲学上有所造诣,在诗歌创作上也颇有建树,与诗人相互唱和,彼此激励。

“篇章溢缣素,锦绣烂然浮”赞美了觉老的诗歌作品如同锦绣般华丽,充满了艺术魅力。

“此老岂易得,当于前辈求”表达了诗人对觉老的敬重,认为这样的智者不易得遇,应当向前辈学习。

“吾生限太晚,见师已白头”感叹自己与觉老相遇的时间太晚,见到老师时已经年迈。

“儒释道不同,相从苦无由”指出虽然儒、释、道三家思想不同,但与觉老这样的智者相交却难以实现。

“三年游金溪,兀坐颜常愀”回忆了诗人三年间在金溪的游历,心情常常沉重。

“出门无游从,独赋临清流”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在清流边赋诗的孤独感。

“金溪可无僧,孰是西坡俦”询问金溪是否可以没有僧侣,暗示了对觉老的怀念。

“深房锁花木,妙供罗珍羞”描绘了觉老住处的环境,充满了宁静和美好。

“益作潜涧思,刚肠如转辀”表达了诗人对觉老的思念,内心如同车轴般转动。

“魂梦不自禁,夜夜飞山陬”形容诗人因思念而魂牵梦绕,夜夜梦回山陬。

“前日遇诸涂,一笑忘百忧”回忆了与觉老相遇时的喜悦,一笑之间忘记了所有的烦恼。

“相视未及语,归袖风飕飕”描述了两人相视而笑,尚未开口交谈,诗人便离开了,留下一阵阵凉风。

“别来能几时,不觉岁月遒”感叹离别后的时间流逝之快,不知不觉中岁月已逝。

“闻师结莲社,旦莫事真修”得知觉老结社修行,早晚都在进行真实的修炼。

“我狂似灵运,此志那能投”诗人自比为狂放不羁的谢灵运,表达了自己无法追随觉老修行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僧人觉老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觉老智慧和人格的崇敬。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收录诗词(2200)

王十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 字:龟龄
  • 号:梅溪
  • 生卒年:1112-1171

相关古诗词

秋日山林即事次叔父宝印师韵(其一)

萧萧蘋末生秋声,登临遐想兰台英。

天高气清水碧色,明月相映光如琼。

脱叶翩翻下深樾,莲社高人诗兴发。

讲外吟馀心更闲,白云满袖眠禅窟。

竹径通幽人不来,鸟鸣山静独徘徊。

应笑世间名利客,一生扰扰徒悲哀。

形式: 古风

秋日山林即事次叔父宝印师韵(其二)

清凉涤烦襟,尘虑脱心境。

山城过疏雨,水国生新景。

虫鸣月满林,雁度云横岭。

感物夜九起,谋身日三省。

平生功名心,郁郁犹未逞。

深美白云人,身闲时自永。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和怀孙子尚二绝(其一)

泽国萧萧晚吹凉,东篱黄菊为谁香。

故人一别路千里,夜雨何时更对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和怀孙子尚二绝(其二)

记得年时访我游,壁间文字数行留。

溪山风月依然好,不对芳尊又一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