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揽舆诵在太行黄河,使君不朽;
修国书传文苑循吏,来者其谁。
此挽联以“揽舆诵在太行黄河”开篇,描绘出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象,太行山与黄河并峙,不仅展现了地理的雄伟,也暗喻了被悼念者的非凡气魄和深远影响。接着,“使君不朽”一句直抒胸臆,高度赞扬了被悼念者如同君主一般,其功业与精神将永垂不朽,激励后人。
“修国书传文苑循吏”进一步揭示了被悼念者的身份与成就,他不仅在国家文献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更是在文学与政坛中树立了典范,成为后世效仿的榜样。这里的“文苑循吏”特指在文学创作与政务管理方面都表现出色的人物,强调了被悼念者在多个领域内的卓越贡献。
最后,“来者其谁”一问,既是对未来的期待,也是对被悼念者影响力的肯定。它意味着,能够达到或超越这位杰出人物的人,未来或许会涌现,但目前尚无人能及。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哀思,更是对后辈的激励,希望他们能继承并发扬前辈的精神与成就。
整体而言,此挽联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与高尚的人格品质相结合,既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又寄寓了对未来人才的期许,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不详
壮称吏师,晚为儒官,勇退丁横流,初不怨居卑蹭蹬;
我被口语,君以身殉,从公忆恤隐,乃今知图始艰难。
先贤楚国合同归,诔封翁岂仅九畴富寿;
大邑桂林匪轻寄,愿文子勉为两汉循良。
粤汉争路,辽沈复疆,英藏缔盟,大局待支撑,公不少留更谁属;
国高世卿,咸同贵仕,湖沅遗爱,盖棺宁缺陷,我之所痛为其私。
出二父于盗巢,咥虎无惊,其诚孝可及,其幼智未可及;
籍一家之史笔,盖棺定论,附货殖不惭,附儒林亦不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