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杭州天竺辨才大师

我闻辨才师,解空称第一。

病子得摩顶,其疾顿若失。

救物运真悲,了心非幻术。

声名动寰宇,退身性愈密。

峨峨龙井峰,篁竹不透日。

终朝无来宾,筇枝自横膝。

此道何寥寥,差肩佛摩诘。

无生无不生,一以贯禅律。

安得两羽翰,归飞参丈室。

稽首慕高风,天地相终毕。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的《寄杭州天竺辨才大师》。诗中对辨才大师的修行境界和人格魅力进行了高度赞扬。

首句“我闻辨才师,解空称第一”开篇点题,诗人通过传闻得知辨才大师在解空之学上成就非凡,位居第一。接着“病子得摩顶,其疾顿若失”描述了辨才大师为病人摩顶,疾病瞬间消失的情景,以此表现大师慈悲济世的精神。

“救物运真悲,了心非幻术”进一步揭示了辨才大师不仅在治病救人上有奇效,更在于他以真心悲悯万物,而非借助虚幻的法术。这体现了大师的修行达到了深刻的心灵层次。

“声名动寰宇,退身性愈密”则描绘了辨才大师虽名声远播,却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深邃,不因外界的赞誉而改变本性。这种淡泊名利的态度,正是高僧大德的风范。

“峨峨龙井峰,篁竹不透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暗示辨才大师修行之地的清幽与神秘。

“终朝无来宾,筇枝自横膝”则展现了辨才大师日常生活的简朴与宁静,他不求人来拜访,而是自在地生活于山林之间,与自然和谐共处。

“此道何寥寥,差肩佛摩诘”表达了诗人对辨才大师所修之道的敬仰之情,认为其修行水平堪比佛祖摩诃迦叶,足见其修为之高深。

“无生无不生,一以贯禅律”总结了辨才大师的修行境界,即在生死轮回中无生无灭,一切皆由禅律贯穿,展现出其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最后,“安得两羽翰,归飞参丈室。稽首慕高风,天地相终毕”表达了诗人对辨才大师的仰慕之情,希望有机会追随大师修行,最终达到天地合一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辨才大师修行境界和人格魅力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其崇高的敬意和向往,同时也传达了对佛法深刻理解的追求。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送外甥法真一师

仕禄不及养,勇往学金仙。

弃家如脱屣,坏衣披稻田。

见汝若见母,令我涕泗涟。

我方龀龆时,巨狱遭摧颠。

汝母挈我往,西江赴临川。

爱育比其儿,衣食无颇偏。

追随二三载,思亲我言还。

是时汝未产,顾今三十年。

汝壮我已老,死者归重泉。

悠悠记昨梦,幻妄真可怜。

汝能逃世累,趣尚固已贤。

京华勿久栖,还当择深渊。

返穷生死本,勿为言句缠。

拭我衣上泪,赠汝金石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送甥沈济秀才下第南归

炎风吹黄尘,去兴不可止。

丈夫固有命,得失致悲喜。

何当永相将,锡山酌泉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送胡子企大夫还台

联镳出梅山,倏然二十载。

君尝佐天府,我遂泛云海。

音书鱼雁绝,梦寐想风采。

营车忽来过,笑语珠璀璀。

故交悉相忘,而君独不改。

天王尧舜资,化柄付良宰。

网罗收鸿鹄,台阁茂兰茝。

君归必殊显,发策救民痗。

形容入凌烟,丹青永无浼。

使我观太平,白首甘冻馁。

形式: 古风

投宿繁昌徐氏水阁

东池种莲子,西池养肥鱼。

盈缸酿美酒,满盘具新蔬。

客来径一醉,疑是桃源图。

此事未足议,弟兄皆业儒。

大弟已登科,高名动乡闾。

季弟复连荐,豹变应时须。

长兄恬自养,云卧随卷舒。

物至我则应,隐德良有馀。

客有醉吟叟,六月骑蹇驴。

避暑寻名山,遂登君子居。

饮弄池上月,一宿能清虚。

相看不相厌,欲去且踟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