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居庸关

平生爱读书,反被读书误。

今辰出长城,未知死何处。

下马古战场,荆榛莽回互。

群狐正从横,野枭号古树。

黑云满天飞,白日翳复吐。

移时风扬沙,人马俱失路。

踌躇默吞声,聊歌远游赋。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一生热爱读书,却反而被书本耽误了。
今日离开长城,不知会死在何方。
下了马来到古老的战场,荆棘丛生,地形复杂。
成群的狐狸四处乱窜,野枭在老树上哀鸣。
乌云蔽日,随后又露出阳光。
风起时卷起漫天沙尘,连人带马都迷失了方向。
犹豫不决,默默无言,只能低声吟唱《远游赋》以抒发心情。

注释

读书:学习书籍知识。
误:耽误。
今辰:此刻。
长城:古代防御工事。
古战场:历史悠久的战场。
荆榛:荆棘和灌木。
群狐:众多狐狸。
野枭:野鸟。
古树:古老的树木。
黑云:乌云。
白日:太阳。
翳复吐:遮蔽后又显现。
移时:过了一段时间。
扬沙:扬起沙尘。
失路:迷失道路。
踌躇:犹豫。
吞声:无声。
聊歌:姑且唱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战乱中的无奈与悲凉。开篇即点明了读书本是诗人的生活乐趣,却反而因此遭遇不幸,暗示着知识分子在动荡时局中的无力感。

"今辰出长城,未知死何处"一句,通过对古人出塞作战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不确定性和对死亡的恐惧。这里的“长城”象征着边疆的险要与战争的残酷。

以下几句:“下马古战场,荆榛莽回互。群狐正从横,野枭号古树。”生动地描绘了战场遗迹和荒凉景象,荆棘丛生的古战场、横行的群狐以及号叫于古树间的野枭,都渲染出一片萧瑟与凄凉。

"黑云满天飞,白日翳复吐。移时风扬沙,人马俱失路。"几句则通过对天气和自然景象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战乱中环境的混乱与人物行动的迷茫。

最后,"踌躇默吞声,聊歌远游赋。"一句,以诗人内心的踌躇不决和低沉的吟咏之声,传递出一种无奈中的自我慰藉与对远方旅途的怀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乱景象的生动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无力感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深切忧虑,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现实、寄情山水的抒情之美。

收录诗词(542)

汪元量(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北征

北师有严程,挽我投燕京。

挟此万卷书,明发万里行。

出门隔山岳,未知死与生。

三宫锦帆张,粉阵吹鸾笙。

遗氓拜路傍,号哭皆失声。

吴山何青青,吴水何泠泠。

山水岂有极,天地终无情。

回首叫重华,苍梧云正横。

形式: 古风

永安宫

蜀主遗宫有古槐,颓墙古木鸟喈喈。

金舆罢幸荒金屋,玉仗休班废玉阶。

三峡浪舂红日碎,两崖风振黑云霾。

孔明图垒仍登览,野寺残僧拾堕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光相寺

峨眉县西四十里,峭壁悬崖削寒翠。

崎岖栈道动摇摇,矮石支撑同赑屃。

忽窥万仞黑无底,下有龙渊七十二。

攀扪步步足难移,大盘小盘八十四。

行行更入娑罗平,侧立长嗟心胆碎。

洗脚溪头登土峰,板屋数间光相寺。

寺中萧然无个僧,普贤小殿生阴气。

天仙桥上光明岩,银色光中世界异。

须臾风雨洗天来,兜罗绵云塞天地。

虚空现出大圆光,五色晕中瞻大士。

日暮云收山寂然,乙夜灯分百千计。

别有草庵三四僧,花木满轩颇清致。

有时云起自雷岩,两道金光出岩际。

有时云散光独明,犹见光中回象辔。

僧云又有清现光,白日无云光更丽。

奇花异草吹香风,怪兽珍禽左右至。

善财童子何许来,五十三参见真谛。

神通变化无了时,如幻如梦复如戏。

胡为狡狯弄精魂,机事机心极无谓。

儒生持此问山僧,僧曰如是观如是。

若言有相更有光,灵化千千诚小技。

何如无光复无相,湛寂名为第一义。

菩萨空中数点头,收敛圆光无一事。

雪山万点白差差,初日照之光毳毳。

遥瞻天竺立绵延,我欲游观足如系。

平生兹游真冠绝,走笔成诗图快意。

形式: 古风

关山月

关山月,关山月,东边来,西边没。

夜夜照关山,□□多战骨。

男儿莫去学弓刀,女儿莫嫁关山□。

□□母啼送爷去当军,今年妻啼送夫去当□。

□□□老妻年少,养子嫁夫不得力。

关山月,关山月,□□见月圆,月月见月缺。

万里征夫泪流血。

将军□□大羽箭,沙场格斗无休歇。

谁最苦兮谁□□,□□出戍当门户。

只今头白未还乡,母死妻亡业无主。

关山月,关山月,生离别,死离别。

爷娘妻子顾不得,努力戎行当报国。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