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五月大雨五日不止镜湖渺然想见湖未废时有感而赋

朝雨暮雨梅正黄,城南积潦入车箱。

镜湖无复针青秧,直浸山脚白茫茫。

湖三百里汉讫唐,千载未尝废陂防。

屹如长城限胡羌,啬夫有秩走且僵。

旱有灌注水何伤,越民岁岁常丰穰。

泆湖谁始谋不臧,使我妇子餍糟糠。

陵迁谷变亦何常,会有妙手开湖光。

蒲鱼自足被四方,烟艇满目菱歌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早晨的雨傍晚的雨,梅花正黄时分,城南积水深得装满了车箱。
镜湖不再有青色的秧苗,湖水直漫到山脚下,一片白茫茫的景象。
湖面三百里,从汉代延续到唐代,千年里从未废弃过堤坝和灌溉设施。
它坚固如长城,阻挡着胡人和羌族,管理湖事的官员忙得筋疲力尽。
干旱时有灌溉,水灾也不怕,越地百姓年年丰收。
是谁最初计划不当,让我们的妻儿只能吃糟糠度日。
世事变迁,总会有能人出现,开启新的湖景。
湖中的蒲苇足够供给四方,满眼望去是烟雾缭绕的小船和采菱的歌声悠长。

注释

积潦:积水。
针青秧:青色的稻秧。
啬夫:古代负责水利的官吏。
秩:官阶、职务。
丰穰:丰收。
谋不臧:计划不当。
陵迁谷变:形容世事变迁。
妙手:能人。
蒲鱼:蒲苇和鱼类。
烟艇:装饰有烟雾图案的小船。
菱歌:采菱的歌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地区雨后湖景和民生疾苦,以及诗人对历史变迁与水利治理的感慨。首句“朝雨暮雨梅正黄”写出了连绵不断的雨水和初夏时节的梅花盛开,营造出湿润的氛围。接着,“城南积潦入车箱”描绘了积水严重,甚至影响到交通的情景。

“镜湖无复针青秧,直浸山脚白茫茫”描绘了湖水上涨,淹没田地,一片苍茫的景象。诗人提及镜湖历史悠久,从汉至唐一直有良好的灌溉设施,“湖三百里汉讫唐,千载未尝废陂防”,强调其长久以来对农业的重要性。

然而,“啬夫有秩走且僵”一句,通过描绘官吏在干旱时忙碌奔波的形象,反映出官府对于水利管理的艰辛和责任重大。“旱有灌注水何伤,越民岁岁常丰穰”表达了诗人希望涝时能及时排水,旱时能灌溉,以保障人民生活的丰饶。

“泆湖谁始谋不臧”批评了某人或某个决策导致湖堤溃决,百姓生活困苦,“使我妇子餍糟糠”。诗人感叹世事无常,“陵迁谷变亦何常”,暗示历史变迁中,好的治理措施是必要的。

最后,“会有妙手开湖光”寄寓了对未来能有能人修复湖堤,恢复湖景的期待。结尾“蒲鱼自足被四方,烟艇满目菱歌长”则描绘了一幅渔歌互答、生活富足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景抒怀,既有对自然环境的生动描绘,也融入了对社会现实和历史教训的反思,展现了陆游深厚的忧国忧民情怀。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丙午初冬得心腹痛疾大下而愈羸耗不支方在告卧燕堂东偏闻民间前一夕被盗者慨然有感

愔愔四壁空,宛宛一室奥。

雨声静更闻,雨气深不到。

下帘设纸屏,篝火支药灶。

勿言此幽陋,足以养衰眊。

颇闻闾里间,比夕多狗盗。

游徼无乃阙,鳏寡将孰告。

家贫未决去,禄食当念报。

卧痾畴敢安,起立掷吾帽。

形式: 古风 押[号]韵

东山

今日之集何佳哉,入关剧饮始此回。

登山正可小天下,跨海何用寻蓬莱。

青天肯为陆子见,妍日似趣梅花开。

有酒如涪绿可爱,一醉直欲空千罍。

驼酥鹅黄出陇右,熊肪玉白黔南来。

眼花耳热不知夜,但见银烛高花摧。

京华故人死太半,欢极往往潜生哀。

聊将豪纵压忧患,鼓吹动地声如雷。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东山避暑用辘轳体

避暑穿林随所之,一奴每负胡床随。

望秋槁叶有先陨,未暮赫日无馀晖。

轮囷离奇涧松古,钩辀格磔蛮禽悲。

北岩竹间最惨慄,清啸倚石真忘归。

形式: 七言律诗

东冈

东冈竹千竿,大者围过尺。

微风生其间,萧萧戛寒碧。

我闲适一到,散发坐磐石。

万事不累心,清啸遂至夕。

此君本傲世,独我有夙昔。

老惰恐作疏,时来寓琴弈。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