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感事六首(其二)

猖披者谁子,昉自邪说兴。

香火崇幻教,肇彼有发僧。

其源始涓沥,弗遏终沸腾。

宜阳一倡乱,和者纷驾乘。

赭巾忽充道,杀戮相凭陵。

蔑法恃妖谶,江淮竟先登。

古来心腹地,广衍昔所称。

乃知为厉阶,不在凭丘陵。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刘崧的《壬辰感事六首(其二)》,主要表达了对社会上邪说盛行、佛教僧侣卷入政治纷争,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动荡的忧虑。诗中提到"猖披者谁子,昉自邪说兴",揭示了问题的源头,暗示了信仰被歪曲利用的情况。"香火崇幻教,肇彼有发僧"进一步指出佛教徒被煽动卷入,"其源始涓沥,弗遏终沸腾"形象描绘了局势逐渐失控的态势。

"宜阳一倡乱,和者纷驾乘"描述了从局部事件扩大到各地响应的混乱局面,"赭巾忽充道,杀戮相凭陵"则展现了暴力冲突的严重性。"蔑法恃妖谶,江淮竟先登"揭示了迷信和非法手段在事件中的作用,而"古来心腹地,广衍昔所称"则强调了问题的深远影响。

最后两句"乃知为厉阶,不在凭丘陵"总结道,引发动乱的因素并非地理上的险要,而是人心的迷失和法制的崩坏。整首诗以强烈的警示语气,批评了当时社会的乱象。

收录诗词(2515)

刘崧(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壬辰感事六首(其三)

汝颖始媒蘖,徐沛乃蜂起。

浸淫及荆湘,浩荡入彭蠡。

风摇草木动,杀气薄炎纪。

仓皇九江守,血战扼孤垒。

海门白日暝,烈士先斗死。

雄波失天堑,北舸竟南舣。

我师岂不锐,势奋易披靡。

叹息江之流,艰危欲谁倚。

形式: 古风

壬辰感事六首(其四)

豫章屹孤城,出战当水背。

退移石头渡,桥绝偶奔溃。

红尘蔽江水,白昼惊惨昧。

呼号振渊鱼,山石忽破碎。

桓桓章将军,勇锐百夫倍。

登城一指麾,奋击出前队。

戈船久遮列,坚壁方拥对。

堤防蓼洲急,控扼龙沙会。

自断忽纵燎,危哉岋蓬块。

斯人盛经济,兵略众所戴。

肘腋将弗支,谁从振其匮。

形式: 古风

壬辰感事六首(其五)

寇移石头渡,南掠乌山驿。

新吴与修水,变起何络绎。

长驱逼筠阳,守者亦坚壁。

连云忽倾陷,烈焰半天赤。

猖狂府中坐,惨酷肆脔磔。

艳媚妇女群,烂熳金帛积。

倒仓散游惰,夺印援凶逆。

坐令荷耒民,反戈半红帻。

人情苦惶惑,王事方否隔。

摧廓谅匪难,煌煌济危策。

形式: 古风

壬辰感事六首(其六)

庐陵古名郡,繁盛何雄哉。

井邑十万家,一炬同飞灰。

寇来背南岑,豕突势莫摧。

白昼呼市中,城门四边开。

居民望南走,千步不一回。

官马如流星,绝桥窜山隈。

府中方缮兵,填委粟与财。

我粮寇之资,我兵寇之媒。

一罅弗自谨,致此千丈颓。

向来阛阓区,赤地生莓苔。

慎勿东望之,茫然使心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