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词作《青玉案·其二》是郑元昭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朦胧景色和词人的内心情感。开篇“浓云细霭迷江路”,形象地写出江面上云雾缭绕,仿佛阻碍了行人的归途,暗含离愁别绪。接着,“天不肯、人归去”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转、人事难留的无奈。
“明月别来圆两度”借明月的圆缺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也寓言了词人与佳人的分离。接下来,“东风卷幔,飞花吹户”描绘春风轻拂,落花飘入室内,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勾起对往昔清幽游赏之地的深深怀念。
“绿阴苒苒纱窗暮”写傍晚时分,窗外绿树成荫,纱窗透出昏黄的光线,词人沉浸在回忆中,开始构思新的诗句,准备在病中记录下踏青的欢愉。“病里闲情余几许”流露出词人身体不适但仍保留着闲适心情,足见其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两句,“兽炉拨火,麝香薰絮”通过温暖的炉火和香气,以及静坐独处的画面,传达出词人在寒冷的冬日里借以驱散孤独和病痛的宁静心境。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当下生活的淡然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