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长堤十里转香车,两岸烟花锦不如。
欲问神仙在何处,紫云楼阁向空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游船图景。开篇“长堤十里转香车”一句,通过对“香车”的描写,传达了春天花香满径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游人如织、繁华热闹的场面。“两岸烟花锦不如”则以诗人的主观感受为线索,将自然界的美丽与人工装饰相比较,表明自然之美远胜于人间的奢侈。
继而,“欲问神仙在何处”一句,流露出诗人对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寄托的渴望。这种追求往往是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的理想化愿景,他们常借此表达自己对于高洁生活的向往。
最后,“紫云楼阁向空虚”一句,则具体描绘了诗人所仰望的“神仙之所在”。紫云楼阁,既是现实中豪华建筑的写照,也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理想空间。这里的“向空虚”,不仅形容了楼阁高耸入云,更蕴含了诗人心中的无限遐想与精神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游车、花香、自然美景的描写,以及对于神仙境界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它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清净高远生活状态的追求。
不详
帝子吹箫上翠微,秋风一曲凤皇归。
明年七月重相见,依旧高悬织女机。
正月今朝半,阳台信未回。
水芹寒不食,山杏雨应开。
世网留三宿,真源寄一杯。
因声谢猿鸟,岁晏会归来。
六月火云散,蝉声鸣树梢。
秋风岂便借,客思已萧条。
倾国三年别,烟霞一路遥。
行人断消息,更上灞陵桥。
大史占南极,秋分见寿星。
增辉延宝历,发曜起祥经。
灼烁依狼地,昭彰近帝庭。
高悬方杳杳,孤白乍荧荧。
应见光新吐,休徵德自形。
既能符圣柞,从此表遐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