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牛图

溪童饮牛渡溪水,牛遇水深行复止。

人知水深牛不行,谁识回头顾其子。

桃林之野春雨晴,烧痕回绿春草青。

太守劝农当二月,土膏肥煖牛可耕。

邯郸城头征战息,宁戚徒劳吟《白石》。

一声笛里《太平歌》,牛背溪童自朝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贡性之的《牧牛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牧牛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

首句“溪童饮牛渡溪水”,画面中,溪边的小童正引导着牛儿涉过溪流,展现了一种和谐与自然的互动。接着,“牛遇水深行复止”,牛儿面对深水犹豫不前的情景,既体现了动物本能的谨慎,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沟通。

“人知水深牛不行”一句,点出了人类对环境的感知与牛的不同,引出下文对母爱的深刻理解。“谁识回头顾其子”,牛在面对困难时,却转头望向自己的孩子,这一细节揭示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以及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桃林之野春雨晴,烧痕回绿春草青”,春天的桃林在雨后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生机勃勃,绿色重新覆盖了被火烧过的痕迹,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这不仅是自然界的复苏,也是对生命力坚韧不拔的赞美。

“太守劝农当二月,土膏肥煖牛可耕”,描绘了地方官员在适宜的时节鼓励农民耕作的情景,体现了社会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邯郸城头征战息,宁戚徒劳吟《白石》”,通过对比邯郸城头的战事与牧童生活的宁静,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反思。

最后,“一声笛里《太平歌》,牛背溪童自朝夕”,以悠扬的笛声和日常的牧童生活,营造出一幅安宁和谐的画面,强调了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与幸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44)

贡性之(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山农画梅

大庾岭头春信早,十月梅开照晴昊。

曾骑官马陇头来,百里梅花夹驰道。

夫君元是岭南人,自言家近罗浮村。

种梅绕屋一万树,玉为肌骨冰为魂。

得官远向西湖住,喜与林逋作宾主。

梦回酒醒霜月寒,又见梅花在窗户。

笑倩傍人为写真,相看如见岭头春。

一声长笛月欲落,肠断梅花身后身。

形式: 古风

溪山小隐和胡虚白韵

我闻神仙之国伐毛兼洗髓,远在西海西边蓬莱之弱水。

我生有梦不可到,髣髴君家画图里。

溪流冷浸玻瓈天,层峦叠嶂含云烟。

渡头杨柳绿如染,洞口桃花红欲燃。

老夫已借过眉杖,来听松泉弄幽响。

云中鸡犬知几家,胡麻已熟雕胡掌。

此中此乐何纡馀,赴陇无烦来鹤书。

便欲相从学耕钓,细和山声同水调。

形式: 古风

题画梅

江南十月霜雪飘,杖藜东郊复西郊。

酒酣不惮行路遥,蹋遍第六西湖桥。

北风猎猎吹枯梢,青天有鹤不可招。

逋仙起舞来解嘲,请君与我看此高堂素壁一幅之生绡。

形式: 古风

青山云一坞图

青山青,青欲断,青山断处云如幔。

人家深住坞东头,刚被云遮一多半。

山兮云兮窅莫分,鸡犬遥隔云中闻。

有时随风或凌乱,长日与山相吐吞。

城中车马多如织,没马红尘深几尺。

只有富贵解留人,且与云山未曾识。

吁嗟山中人,梦忆云中君。

卷舒随所适,放浪由天真。

我昔西游登五老,五老诸峰插晴昊。

酒酣放歌谪仙句,拟共云松结巢好。

江郎自是青云姿,按图笑索云山诗。

从来知尔出山去,为雨为霖当及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