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何蔚高杂感诗后三首(其三)

九锡威弧矢,三旬断鼓鼙。

伤心秦博士,惭德汉征西。

篝火妖狐冢,春风桃李蹊。

谓予今不信,杜宇已成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曾习经所作的《书何蔚高杂感诗后三首(其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首句“九锡威弧矢”,借用古代帝王赐予功臣的九种礼器之一——弧矢,象征权力与威严,暗示历史上的权臣或英雄的显赫地位。接着,“三旬断鼓鼙”则以战争中的鼓声和鼙声的停止,比喻战争的结束或英雄时代的终结,引出下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伤心秦博士”一句,提到秦朝的博士,暗指秦始皇时期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政策,表达了对秦朝文化政策的批判,同时也隐含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惭德汉征西”则将话题转向汉朝,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汉朝征西将领的道德品质的赞赏,以及对秦朝文化政策的遗憾。

“篝火妖狐冢,春风桃李蹊”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隐喻历史的变迁和人物的命运。篝火象征着历史的痕迹,而妖狐冢则可能寓指历史上的冤屈或不公。春风桃李蹊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寓意着历史的循环与新生。

最后,“谓予今不信,杜宇已成啼”一句,以杜宇(即杜鹃鸟)的啼鸣作为结语,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真相的探寻与对未来的期待。杜宇啼鸣常被用来象征哀怨和怀念,此处可能寓指诗人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某种不满或期待改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与感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洞察与反思。

收录诗词(386)

曾习经(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汪吏部半山课耕图

投老田园弟与兄,眼前归计迫春生。

题诗明日君惆我,我得家属共此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题宝瑞臣思朗上元夜饮图二首(其一)

凫雁张灯滔复清,东华临夜马蹄声。

固应圆月无离恨,只有春风不世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题宝瑞臣思朗上元夜饮图二首(其二)

九衢箫鼓元宵节,廿载承平帝里游。

我是王孙旧宾客,眼看乐事此生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自题画竹

夹江篁竹万琅玕,自别棉湖见亦难。

聊与羁人慰乡思,腻香春粉两三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