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故城士民四首(其二)

犹忆来时霜在荆,冰心自共肃霜盟。

并无琴鹤随清献,漫敢弦歌起武城。

比户但期能乐业,覆盆犹虑有冤声。

粗官三已原吾份,愧对斯民谬爱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夏诒垣所作的《留别故城士民四首》中的第二首。诗人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故城及百姓的深厚情感与不舍之情。

首联“犹忆来时霜在荆,冰心自共肃霜盟”,诗人回忆起初到此地时的情景,霜雪覆盖,环境严寒,但他内心却如同冰雪般纯净,与这片土地结下深厚的盟约。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霜雪代表了艰苦的环境,而冰心则象征着诗人坚定的意志和纯洁的心灵。

颔联“并无琴鹤随清献,漫敢弦歌起武城”,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并未带来琴鹤这样的高雅之物,也未在武城(古代地名,此处借指此地)引起太多的文治武功。这里的“清献”和“武城”都是借代,前者暗指清廉的官员,后者则是指治理有方的地方。诗人通过这两句,既展现了自己低调谦逊的态度,也暗示了自己在此地的作为可能并不显著。

颈联“比户但期能乐业,覆盆犹虑有冤声”,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他希望每家每户都能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生活;同时,他也担心可能存在冤屈未得伸张的情况,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的追求和对民众疾苦的关注。

尾联“粗官三已原吾份,愧对斯民谬爱情”,诗人自认只是个平凡的官员,三次离任都是分内之事,但面对这片土地和人民,他深感惭愧,因为自己的付出与爱似乎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或认可。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工作成效的反思,以及对未能更好地服务百姓的自我批评。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故城和百姓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自己职责的深刻反省。

收录诗词(5)

夏诒垣(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留别故城士民四首(其三)

颁白年华强项性,滥竽今世亦名官。

爱民仍恐成沽誉,尽职聊期免素餐。

毁瓦画墁招谤易,操刀制锦倚人难。

自嗤鞅掌尘埃里,那似花闻满县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留别故城士民四首(其四)

俗吏残年减宦情,自嘲乡籍本吴伧。

一生愧乏才学识,三字惟知勤慎清。

道枉幸非惭柳下,心劳未足诩阳城。

去官又值随车雨,绿野村村叱犊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朱曾二君合照

长江之水荆门来,势激鹅峰万壑雷。

汪洋环绕七千里,其中往往生奇才。

我从乡闾识朱子,行芳志洁争兰芷。

闻君更有金石交,高情复欲淩云霄。

一在荆门一吴下,睽隔何啻汐与潮。

大海萍踪忽相聚,一见投契如漆胶。

遂令画工肖厥象,入座怡怡分弟长。

千里一室哲不违,岂独丰神传畅朗。

呜呼世之人夫妻,相苦兄弟为仇君,臣冰泮父子云浮。

而况朋友适相值,本非天合由人谋。

展君斯图肃然敬,日月并曜东西头。

名流景仰动歌咏,感令交谊崇山邱。

丹青垂耀永无极,不废双江万古流。

形式: 古风

季子祠

策马西郊卅里驰,独从江上拜神祠。

东周已往风流在,南国多贤领袖推。

千载家声承至德,四朝庙貌表隆仪。

世人事后持迂论,试与摩挲至圣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