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其四)

才向诗人又酒人,半留窗屋半铺茵。

自来姣好根荄薄,却为轻狂转盼频。

任是秾华迎淑景,也应飘泊到残春。

青阳若得常如旧,子建何须赋洛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落花(其四)》由明代诗人羽素兰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落花的景象与情感。

首联“才向诗人又酒人,半留窗屋半铺茵。”以“诗人”和“酒人”为意象,暗示了落花的美丽与酒宴的欢愉相映成趣,同时也预示了落花即将凋零的命运。诗人与酒人的形象在这里既是观赏者也是体验者,他们与落花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

颔联“自来姣好根荄薄,却为轻狂转盼频。”运用拟人手法,将落花的娇美与脆弱并置,同时指出其轻狂的特性。这里“根荄薄”既指花朵生长环境的贫瘠,也暗喻其生命力的短暂,“转盼频”则生动地描绘了落花在风中摇曳的姿态,既有无奈也有挣扎。

颈联“任是秾华迎淑景,也应飘泊到残春。”进一步深化了对落花命运的感慨。无论花朵如何繁盛,最终都逃不过随风飘散的命运,迎接它们的是春天的结束。这一联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尾联“青阳若得常如旧,子建何须赋洛神。”以曹植的《洛神赋》为典故,表达了对永恒不变的美好事物的向往。如果春天能够永远如初,那么就不必像曹植那样哀叹洛神的不可得。这不仅是对落花命运的同情,也是对美好事物难以长久存在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落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生命的短暂与美好,以及人类对于永恒不变的追求与渴望。羽素兰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将自然现象与人生哲理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邃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9)

羽素兰(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籍贯不详,或云吴人,名孺。解音律,自以为得羽声,遂以羽为氏。能书,善画兰,故又以素兰自号。嫁后不得意,著《沤子》十六篇以明志。春秋佳日,或跨骑行游,或扁舟自放,游迹遍吴越。天启七年九月为人杀害

  • 字:静和
  • 籍贯:明末
  • 生卒年:?—1627

相关古诗词

落花(其五)

金粉漫天晓日暾,韶华冯尔寄残痕。

沾衣不湿风如霰,点案无声蝶乱翻。

身在红尘心恋树,朝依绿叶暮归根。

人生聚散虽春梦,觉到抛离更断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落花(其六)

几回墙畔逐飞翰,分付流莺莫报欢。

忆昔晓妆争日丽,而今夜雨又春残。

每遭俗客呼童扫,曾得游人带笑看。

惆怅红颜何处去,青山依旧路漫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落花(其七)

匪爱春游学浪仙,一心常系故枝边。

如奔似逐皆无奈,送雨迎风也可怜。

遥望陌头悲柳絮,点残红叶乱云笺。

离情不与春霞尽,翠雁钿蝉到处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寄远

绣户常相忆,阳台未有期。

西风吹雁去,说向薄情儿。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