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落花(其四)》由明代诗人羽素兰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落花的景象与情感。
首联“才向诗人又酒人,半留窗屋半铺茵。”以“诗人”和“酒人”为意象,暗示了落花的美丽与酒宴的欢愉相映成趣,同时也预示了落花即将凋零的命运。诗人与酒人的形象在这里既是观赏者也是体验者,他们与落花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
颔联“自来姣好根荄薄,却为轻狂转盼频。”运用拟人手法,将落花的娇美与脆弱并置,同时指出其轻狂的特性。这里“根荄薄”既指花朵生长环境的贫瘠,也暗喻其生命力的短暂,“转盼频”则生动地描绘了落花在风中摇曳的姿态,既有无奈也有挣扎。
颈联“任是秾华迎淑景,也应飘泊到残春。”进一步深化了对落花命运的感慨。无论花朵如何繁盛,最终都逃不过随风飘散的命运,迎接它们的是春天的结束。这一联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尾联“青阳若得常如旧,子建何须赋洛神。”以曹植的《洛神赋》为典故,表达了对永恒不变的美好事物的向往。如果春天能够永远如初,那么就不必像曹植那样哀叹洛神的不可得。这不仅是对落花命运的同情,也是对美好事物难以长久存在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落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生命的短暂与美好,以及人类对于永恒不变的追求与渴望。羽素兰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将自然现象与人生哲理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邃的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