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沈嗣选所作的《杂感二首(其二)》。全诗以“少年声气接群英,湖海飘零异死生”开篇,描绘了诗人年轻时与众多才俊交往的情景,以及后来四处漂泊、命运多舛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偶简姓名堪堕泪,传来事迹总关情”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感慨和怀念,即使只是简略提及姓名或事迹,也能引起内心的泪水和情感共鸣。
“春风玉树先贤冢,秋露金茎故国城”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生机勃勃的春天与凋零的秋天、先贤的墓地与故国的城池进行对照,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祖国的深情。最后,“垂老瑟居无客至,满庭衰草候虫鸣”则描绘了一幅老去后的孤独景象,瑟居无人来访,满院的衰草和鸣叫的秋虫,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寂寥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自然和自我情感的深刻思考,具有浓郁的个人色彩和时代特色。